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mZn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

C.滤液中一定有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将Zn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锌与先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固体质量会减小,当锌反应完后,铁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

A、氯化亚铁的水溶液是浅绿色的,溶液不可能为无色,故A不正确;
B、铁参加了反应,则锌一定全部反应完,滤渣中不可能含有三种物质,故B不正确;

C、当锌反应完后,铁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ZnCl2FeCl2,故C正确;
D、滤渣中不一定含有铁,故加入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D不正确。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2)若A中含有少量的B时,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

4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初中化学常见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可能是Ca(OH)2_______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

结论:原溶液中的溶质是Ca(OH)2

探究二:M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

学生甲猜想:NaOHNa2CO3;学生乙猜想:_________ ;学生丙猜想:NaOH

(实验验证)甲同学针对自己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自己猜想不成立,学生丙的猜想正确

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为了证明自己猜想正确,丙同学设计的简单实验操作是:分别取两份滤液向其中一份溶液中_________;向另一份溶液中__________

(总结交流)同学们意识到实验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试剂瓶的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大理石 B. 加热液体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有一句名言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在化学学习中,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可以促进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本质。

1)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古代炼丹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到了唐代黑色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已用于军事,现代的火药种类繁多,应用更为广泛。 在军用照明弹、节日燃放的各类烟花中,均能看到其产生的耀眼白光,由此推测在上述火药中可能添加了金属______________(填一种金属名称)的缘故。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纯碱。1926年,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即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l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NaCl溶液则可循环使用。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试写出加热碳酸氢钠晶体从而获得纯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之一)反应。

3)十八世纪,化学家们研究发现:某些金属与酸反应都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被喻为“会制造水的物质”,对上述反应原理的认识加快了推翻燃素学说的进程。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制造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国植物学教授米拉德在波尔多地区进行葡萄霜霉病疫情调查研究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杀菌剂,经反复试验研究,他终于发明了这种几乎对所有植物病菌均有效力的灭菌剂(硫酸铜、生石灰、水按质量比11100配制),并于1885年将其公之于世。为了纪念在波尔多地区获得的这一重大发现,米拉德将其命名为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有效成分CuSO4)不能在铁桶内配制,否则会降低药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BC的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

2)随着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

3)把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40℃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日常生活中的不少用品与水银有关,体温计就是其中之一。小明偶患感冒,量体温时不小心将体温计滑落摔碎,地面上散落许多水银珠。小明就想:水银有毒吗?怎样清理?经网络搜寻,小明获取以下有关水银的资料:

水银学名为汞(Hg),常温下是银白色液体,密度大,易蒸发且吸附性特别好,不溶于水,汞及汞的大多数化合物有毒。汞在化合物中常表现为+2价,能与硫反应生成不易溶于水的无毒物质——硫化汞。

依据以上信息和小明的做法,完成下面问题:

小明关掉室内所有热源,开窗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明戴上手套以避免 ,用小勺把水银收集到盛有 的玻璃瓶中,送交实验室。

最后,小明又向不易收集的细小水银珠上布撒硫磺粉降低危害,他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乙炔()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用电石(主要成分为)与水反应可制取乙炔,最终还可得到电石渣。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其余为杂质,此电石渣可用于处理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

(1)乙炔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100kg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3)用上述电石渣处理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求至少需要电石渣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得到60g溶液

C.t1℃时,硝酸钾、硝酸钠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硝酸钾一定多于硝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