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废液(FeSO4MgSO4及一些不溶物)净化实验,步骤如下:

I .往沉降槽中加入适量明矾;

.往反应槽中缓慢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

.通过盛装有活性炭的水槽后,调节溶液的pH=7 ,存在指定容器中。

(1)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操作X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反应槽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吸附沉降 过滤 [ ]

【解析】

1)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杂质,加速杂质沉降;操作X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X是过滤;
2)在反应槽中生成沉淀的反应有两个:①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②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由此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只有一种温度下,甲和乙的溶解度才相等

B.40℃时,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C.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将乙溶液的温度升高,一定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1)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H4Cl______g。

(2)若要从60℃时的饱和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①A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对以下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A溶液的质量等222g

d.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

2)图1描述了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符号为_____

3)在稀盐酸中加入适量镁条的实验中:

①宏观表征: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_____,固体逐渐溶解;

②微观表征:如图2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写出所表示的微粒符号_____

③符号表征: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

4)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3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

B点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③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_____(填“AB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列实验图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加入生石灰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B.等质量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C.用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探究一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1)写出图1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__b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选用__ __ (填字母),检验集满的方法是__

探究二 药品的选择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对照实验①③,是探究__对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影响;

对照实验__,是探究不同的酸对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影响;

小明选择第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该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探究三 生成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实验室常通过下列两种途径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量

途径一(如图2):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g

途径二(如图3):通过排水法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由上两种途径比较,你认为哪种途径实验结果更为准确,理由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说出二点

3该实验能否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说出理由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右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①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②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③硅酸钠(Na2SiO3)是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硅酸钠; .硅酸钠和碳酸钠; .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评价

1

滴加足量_______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认为猜想I______(成立或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

第一步

产生白色沉淀

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第二步

________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

(1)2组实验第一步中加入过量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落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_____________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实验回答:

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至少 2个)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对应的现象。(至少2条)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