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 ;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 ,再通入装置D,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 ;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2)家庭生活中食品制作(如面条、馒头等)经常用到食用碱,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小莉将家中食用碱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小莉提供的食用碱样品是否含有氯化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1.取一定量的食用碱样品放入试管,加入蒸馏水、振荡

样品溶解

食用碱溶于水

2.

3.

【答案】(1)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C;HCl+NaHCO3=NaCl+H2O+CO2↑;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 ACBE;(2)2.向食用碱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要证明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食用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解析】(1)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氯化氢气体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CBE;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C;HCl+NaHCO3=NaCl+H2O+CO2↑;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ACBE;(2)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2.向食用碱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要证明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食用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答案为:2.向食用碱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要证明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食用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一I 能含有AgNO3、Ba(NO3)2、FeCl2、Cu(NO3)2、Na2SO4中的几种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物质并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废水。

【查阅资料】白色的Fe(OH)2沉淀在潮湿空气中迅速转化为红褐色Fe(OH)3Ba是金属活动性比Fe强。

(1)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化学式为______;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硫酸,潮湿白色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另一份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过程中与OH-反应的离子有______(写离子符号)。

(2)依据工厂排出废水中含有的物质,该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处理该废水的实验方案,流程如下:

度水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_(写化学式),溶液C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此流程中涉及________种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4 C.氧化铁—FeO D.氢氧化钾—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0月6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青蒿素(C15H22O5)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B.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C.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将CO、CO2和O2各1mol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冷却后该容器内的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A、1:1 B、1:2 C、2:3 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可分,而______不能再分。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D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填写化学符号),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填序号)。

(2)D、F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填序号)。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 12 16 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容桂,方便了容桂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停止运动 B. 分子质量变大

C. 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D. 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下表实验现象中的①②③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 7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