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1)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装置。

装置乙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在该装置中它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

实验室用KClO3MnO2制取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作为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用丙装置干燥O2,丙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b”“c”)端通入。

(2)实验完全结束后,某同学要从剩余固体中提取KCl,实验流程如下:

为了加快剩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

流程中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 分液漏斗 控制反应的速率 2KClO32KCl3O2 浓硫酸 b 热水溶解(或加热、或将固体研碎、或搅拌等) 过滤 让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飞溅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制取和混合物的分离。

(1) 装置乙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在该装置中它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反应的速率;

实验室用KClO3MnO2制取O2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甲作为发生装置,KClO3MnO2加热时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若用丙装置干燥O2,丙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浓硫酸,为了能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气体应从b端通入;

(2) 为了加快剩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热水溶解(或加热、或将固体研碎、或搅拌等)

操作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流程中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

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让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飞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则另 两种气体不可能是( )

A. H2CO B. H2C2H2 C. C2H2C2H4 D. COC2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 (2)金刚石____________

(3)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

(5)氯化亚铁______________; (6)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0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

(1)二氧化碳应放在 处(填序号);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1)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装置。

装置乙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在该装置中它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

实验室用KClO3MnO2制取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作为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用丙装置干燥O2,丙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b”“c”)端通入。

(2)实验完全结束后,某同学要从剩余固体中提取KCl,实验流程如下:

为了加快剩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

流程中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2)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如图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_________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__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5)化学兴趣小组欲采用图()()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为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可以采取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此时读数的变化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6)Ⅰ某兴趣小组小组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①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②盐酸量不足 ③没有将发生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出

Ⅱ反应后滤液成分分析:取反应后少量滤液滴加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 V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

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

2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 7填“>”、“=”或“<”。综合12证明猜想Ⅱ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处理图表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1)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增大减小”)。在20 ℃时,在100 g的水中加入30 g碳酸钠,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0 ℃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