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氯、钙6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的溶液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甲是

(2)向乙的溶液中放入铁钉,会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还能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如图所示,分别取少量丙、丁、戊三种白色固体于A、B、C三支试管中,进行

如下连续实验。

步骤1: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溶解,A中固体不减少,B和C中的固体消失;

步骤2: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A中无明显现象,B和C中无色液体变红;

步骤3:继续加入一定量乙的溶液,A和B中产生大量气泡,B和C中红色褪去。

分析:①丙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若步骤3中,B和C所得溶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一种相同的物质,则丁和戊分别是

【答案】(1)H2O2(2)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 + 2HCl= FeCl2 + H2

(3)① CaCO3 + 2HCl= CaCl2 + CO2↑+ H2O Na2CO3、NaOH

【解析】

试题分析:(1)甲的溶液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则甲为H2O2;(2)向乙的溶液中放入铁钉,会有气泡冒出则为铁与酸的反应,即 Fe + 2HCl= FeCl2 + H2;产生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3)A中固体不减少,说明丙不溶于水为CaCO3B和C中的固体消失;B和C中无色液体变红;说明B、C呈碱性;继续加入一定量乙的溶液,A和B中产生大量气泡,B和C中红色褪去若步骤3中,B和C所得溶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一种相同的物质,则丁和戊分别是Na2CO3、NaO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葡萄酒是由葡萄汁发酵而成。葡萄汁中有大量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它们转化成酒精(红酒的酒精度大多在8%~15%之间)。所以,发酵越充分,转化就越完全,最后的成品中酒精就越多,糖就越少。糖的残留量决定了葡萄酒的“干”度,“干红”是指糖含量很低的红葡萄酒,而含糖量高的叫做“甜葡萄酒”。但在右图的原料中有二氧化硫,我们知道它是一种有害气体,为什么会有二氧化硫呢?

葡萄汁的发酵是由酵母菌来完成,但还有一些有害菌也可以在其中生长。所以必须控制有害菌的繁殖。一方面在葡萄刚榨出汁,还未发酵之前,需要“保鲜”,否则有害细菌会把葡萄汁破坏掉;另一方面,葡萄汁一旦开始发酵,为避免细菌将糖全部转化为酒精,要在成为“干葡萄酒”之前,留下一些糖,就需要提前终止酵母菌的活动。

酿造好的葡萄酒依然有糖,同样可以成为细菌的乐园,它们继续生长,会改变葡萄酒的口味,还有可能会把酒精继续转化成醋酸,把葡萄酒变成“葡萄醋”。所以进一步灭菌是必不可少的。加热当然不行——加热固然可以灭菌,但会破坏葡萄汁的风味。所以,加入某种“保鲜剂”或者“防腐剂”,也就是不得已的事情。

人们发现二氧化硫可以完成上面所有的需求。在酵母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不过这个量比较少,还需要额外添加。这里添加的并不一定是二氧化硫气体,可以是它的其他化合物——各种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这些物质能够实现跟二氧化硫类似的功能。部分国家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含量上限标准如下表(1ppm=1mg/Kg=1mg/L):

国家

干红

甜酒

澳洲

250ppm

350ppm

中国

250ppm

400ppm

国际葡萄栽培与酿酒组织

300ppm

450ppm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限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7mg。“安全摄入限”的意思是,不超过这个含量的二氧化硫,即使长期食用,也不会带来可见的危害。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汁中有大量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糖转化成酒精,其中糖和酒精都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二氧化硫的作用是________

(3)下列物质能代替二氧化硫添加到葡萄酒中的是________

A.碳酸钠 B.硫酸钠 C.亚硫酸钠 D.氯化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细菌喜欢糖度高的环境。所以根据图表发现,甜葡萄酒中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硫

B.对于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每天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量是42mg。

C.生活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紫外光照射等

D.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糖转化成酒精,如果继续发酵会转化成醋酸

(5)酒精有杀菌作用,请推测红酒中的酒精不能杀死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为

3)小鹏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 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

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B的质量为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由于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加 浸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

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填序号)。

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为0.03%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气体时,应选用 (填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采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请问: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由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D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