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1. A.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2. B.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3. C.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4. D.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A
解析: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容易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解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生成的氧气能增加氧气的质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问题.在过程中高锰酸钾分解了,所以在本反应中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而是其分解的产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对于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是由无到有,但是对氯酸钾分解却是始终如一,所以是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实验氧气部分性质的一些装置,请根回答有关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试管
;②
集气瓶
集气瓶

(2)在A或B装置中通过探究一种方法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使用的装置
A
A

(3)若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制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C
C
,收集装置是
D或E
D或E
,该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ClO3
MnO2
KCl+O2
KClO3
MnO2
KCl+O2

(4)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①②④⑤⑥
①②④⑤⑥
(填序号)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③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④试管外壁有水滴;⑤收集完毕,先撤去酒精灯;⑥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5)G装置所示的性质实验中瓶底装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7?常德)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铁架台
铁架台
; ②
量筒
量筒

(2)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氯酸钾(或电解水)
加热氯酸钾(或电解水)
等.
(3)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有许多优点,如:
①②
①②
(填序号).
①产物无污染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④生成物只有氧气
(4)为确定某集气瓶最多可收集氧气的体积,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测量方法(仪器用品等任选):
先向集气瓶中盛满水,再用量筒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先向集气瓶中盛满水,再用量筒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5)甲同学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应分别选择
C、D(或C、E)
C、D(或C、E)
装置(填字母);
除过氧化氢溶液外,通常还需要的一种药品是
MnO2
MnO2
(填化学式),其作用是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或催化作用)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或催化作用)
;加入药品前应注意检查装置的
气密
气密
性.
(6)乙同学选择装置A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他在该装置试管内的导管口处添加了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7)丙同学对乙同学的制氧装置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加热高锰酸钾时,在试管较小的空间内氧气浓度高、温度也较高,而棉花是易燃物质,实验时可能会发生危险,他建议采用不易燃烧的丝状物质代替棉花更安全.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最科学的判断依据是
(填序号).
①依据教科书的观点        ②依据老师的观点        ③依据实验事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部分仪器装置已略去).
实验用品如下:
仪器:大试管、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氯酸钾、二氧化锰、碱石灰(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对某些气体如CO2、水蒸气等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等.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A中装入制氧药品,称量wg样品装入C中,称量D(碱石灰和干燥管,下同)的质量为m1g.连接好仪器装置;②对A进行加热;③对C进行加热.当C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④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g.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测定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测定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计算红褐色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
(m2-m1
12
44
W
]
×100%
[1-
(m2-m1
12
44
W
]
×100%
(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3)实验完毕后,老师评仪说:按以上设计进行实验,即使C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得不出正确结果.经讨论,有同学认为应在A和C之间加一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在A和C之间应加入的装置是
干燥管(内装碱石灰)
干燥管(内装碱石灰)
(请注明装置内所盛放药品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民乐县第二中学九年某班的同学们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③
 

(2)第一小组的同学们,在组长小华带领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
 
,二氧化锰(MnO2)在反应中起
 
作用.
(3)第二小组的同学们,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停止实验时,应先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若用装置C收集完一瓶氧气,盖上毛玻璃片,注意光滑的一面朝
 
(填“上”或“下”),把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将装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第三小组的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他们首先对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
 
,然后才加入药品.细心的林静同学发现他们小组收集到的氧气呈现紫红色,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5)第四小组的同学们,直接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发现很难迅速地获得稳定的氧气流,组长小峰建议加点高锰酸钾晶体试一试,结果实验顺利展开.高锰酸钾为什么能改变了氯酸钾制氧气的速率呢?
 

(6)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化学反应的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黄冈题库·练考新课堂 九年级化学(上、下) 题型:038

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已知二氧化锰质量为0.1克,当制得所需的氧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其质量为4.04克.继续加热,最后又制得氧气0.96克.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