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肥为白色固体,受热后可得到A、B、C三种物质,其中A、C均为气体,且A有刺激性气味,B在常温下是液体.则可知A、C的化学式是:A
 
、C
 
,由此还可知该化肥在保存时应注意
 
分析:本题中的“题眼”即突破口为:“A有刺激性气味,B在常温下是液体”,则可推测A、C,根据受热易分解,考虑保存方法.
解答:解: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受热后可得到A、B、C三种物质,其中A、C均为气体”,且“A有刺激性气味,B在常温下是液体”.则可推测A、C分别为氨气、水,其化学式是:A为 NH3、C为 H2O,由此还可知该化肥在保存时应注意:放在阴凉处.
故答案为:NH3;H2O;放在阴凉处.
点评:此题是一道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题眼”,属一道基础性推断题,解题时抓住“A有刺激性气味,B在常温下是液体”等进行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房山区一模)某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在阅读了“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后,发现草酸能够用于除去水果渍、血渍、铁锈、蓝墨水等污渍.对草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告诉同学们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受热分解.同学们对草酸受热分解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会是什么呢?
(2)查阅资料:①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易吸收水变成蓝色晶体,可用于检验水或作干燥剂;
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是常用的干燥剂,暴露在空气里,其氧化钙易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而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3)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
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第三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O.
(4)实验装置的设计及实验:
甲、乙同学分别设计了装置Ⅰ和装置Ⅱ.并分别用各自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5)实验记录:
甲同学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尖嘴处点燃后能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乙同学实验观察到紫石蕊试液变红,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且生成的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在尖嘴处点燃后能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结论:第2种猜想符合草酸分解实际,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2C2O4
  △  
.
 
CO↑+CO2↑+H2O
H2C2O4
  △  
.
 
CO↑+CO2↑+H2O

(7)反思与评价:实验之后,甲、乙同学相互交流各自的设计,并找到了不足.
A.在草酸受热分解装置设计上更科学的是装置
(填Ⅰ或Ⅱ).
B.在检验分解产物是否存在水的设计上,有漏洞的是装置
(填Ⅰ或Ⅱ).
C.在检验分解产物是否存在氢气的问题上,二者认为均被忽视了,但同时认为只要使用上
述装置
 就可顺利完成实验证明,其操作方法是
在火焰上罩一干燥烧杯,观察,若内壁有水雾形成则有;反之没有
在火焰上罩一干燥烧杯,观察,若内壁有水雾形成则有;反之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滨湖区二模)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Na2CO3+CuSO4═CuCO3↓+Na2SO4
Na2CO3+CuSO4═CuCO3↓+Na2SO4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1)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2)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吸水后会变成蓝色.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过滤
过滤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取最后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硝酸、硫酸),无气泡产生
取最后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硝酸、硫酸),无气泡产生

Ⅱ.用如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二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一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C、B
C、B
(填“B、C”或“C、B”)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
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变浑浊
,C中的现象为
白色固体变蓝
白色固体变蓝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6)小组同学称取该固体样品20 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无气泡冒出为止,共用去稀盐酸100克,所得溶液质量为115.6克,请计算该固体样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1)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2)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吸水后会变成蓝色.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Ⅱ.用如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二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一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填“B、C”或“C、B”)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    ,C中的现象为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6)小组同学称取该固体样品20 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无气泡冒出为止,共用去稀盐酸100克,所得溶液质量为115.6克,请计算该固体样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在阅读了“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后,发现草酸能够用于除去水果渍、血渍、铁锈、蓝墨水等污渍.对草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告诉同学们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受热分解.同学们对草酸受热分解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会是什么呢?
(2)查阅资料:①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易吸收水变成蓝色晶体,可用于检验水或作干燥剂;
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是常用的干燥剂,暴露在空气里,其氧化钙易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而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
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第三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O.
(4)实验装置的设计及实验:
甲、乙同学分别设计了装置Ⅰ和装置Ⅱ.并分别用各自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5)实验记录:
甲同学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尖嘴处点燃后能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乙同学实验观察到紫石蕊试液变红,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且生成的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在尖嘴处点燃后能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结论:第2种猜想符合草酸分解实际,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7)反思与评价:实验之后,甲、乙同学相互交流各自的设计,并找到了不足.
A.在草酸受热分解装置设计上更科学的是装置    (填Ⅰ或Ⅱ).
B.在检验分解产物是否存在水的设计上,有漏洞的是装置    (填Ⅰ或Ⅱ).
C.在检验分解产物是否存在氢气的问题上,二者认为均被忽视了,但同时认为只要使用上
述装置     就可顺利完成实验证明,其操作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