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汽油挥发 D.粉笔折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冰雪融化是水由固态变成液体,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粉笔折断是粉笔的长短发生了变化,与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使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写一条

3t2时,B物质的溶解度 C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氢气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B.冰块、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其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其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 (填标号,下同)组合。从所选的组合中选择某一种玻璃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装入药品前应先 。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2)实验室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若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用容积较小的反应容器 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加热反应物 降低反应物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马来酸(化学式是C4H4O4)易溶于水,其酸性比盐酸略小,在医药、食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马来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马来酸属于含氧的化合物 B.马来酸由12个原子构成

C.马来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马来酸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营养丰富的饮品,每天饮用可补充人们对钙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其中营养成分的具体含量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间题:

1牛奶中的钙主要以磷酸钙〔Ca3PO42]的形式存在,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0,其计算式为

2磷酸钙中钙、磷、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通常中学生每天需从牛奶中补充550 mg的钙,若一盒牛奶为250 mL,则理论上每天应喝 盒牛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

(1)写出装置D中一种仪器的名称

2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把装置A和D中的m和n连接起来,将装置A中的双氧水适量滴入盛有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观察到瓶中产生大量 ,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刚冒出的气泡不是纯净的氧气,不宜立即收集,需等到D装置中导管口有 时,才将导管放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口。

3氧气收集完毕,拆开m与n的连接。将燃着的蜡烛放入装置B中,并连接装置A、B、C,再次将双氧水适量滴入盛有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装置B中的蜡烛燃烧更 ,说明氧气具有 的性质。

4上述实验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 ,这是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 (填物质化学式,下同)气体,而该气体和石灰水中的 反应生成了 的缘故。

(5)收集氧气可选用排水法,这是因为氧气 (填“容易”或“不易”)溶于水,且 。收集氧气还可选用 (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这是因为氧气 ,且不与空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本题中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