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中的① 、② 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 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

ABC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

A D 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_____

【答案】11 BC

【解析】

ABC 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是氟原子,B是氯原子,C是氯离子。

①由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②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的质子数相等,故ABC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AD 两种元素是氟元素和钙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氟化钙,钙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化学式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赤铁矿、焦炭、石灰石,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如图为高炉炼铁的示意图。

1)高炉炼铁的原料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焦炭、石灰石和___________

2)将原料加入高炉前,固体原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

3)炼铁的主要反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大面积爆发武汉肺炎疫情。过氧乙酸是一种医疗上常用的广谱高效消毒剂,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通过计算回答:

(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2)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有辛辣味,具有强氧化性,温度稍高即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醋酸(C2H4O2)。请写出过氧乙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3)过氧乙酸能杀灭病毒的主要原理是具有强氧化性,让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外壳变质,致使病毒死亡。强氧化性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常用于空气和地面消毒。某小区要配制0.5%的过氧乙酸消毒溶液200kg,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kg,加水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气体制备、收集或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满水的乙装置收集氧气,A端应与_____ (填“B”或“C)端相连。

3)若某气体采用AC相连制取,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___端通入(AB,下同)。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应从装置的_______端通入。

(3)若用排水法收集O2,先将瓶内装满水,然后O2_______端通入。

(4)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 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流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_____(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该现象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

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厨房里一般有以下物品,请按材料所属类别对它们进行分类(填写字母序号)。

A不锈钢锅;B大理石灶台;C炒菜铁铲;D PE(聚乙烯)保鲜膜;E纯棉质的围裙;F木质筷子

①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

②属于合成材料的有____

2)蔬菜、水果为人体所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米饭、馒头等食物所含的糖类是供给人体____的主要物质。

3)味精(作调味品)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6~7时鲜味最强;还与温度有关,当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据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C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

4)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是很多家庭所用燃料。已知1kg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约为5.87×104kJ。试回答:

①参加上述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子个数比)____

②若1kg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_____(填“>”“=”或“<”)5.87×104kJ计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在超市里看到“食用碱面”(如图1所示),他想知道该“食用碱面”的成分,请教老师后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钠盐。

(作出猜想)小明及其他同学猜想其主要成分可能是:①Na2SO4 ②NaCl ③Na2CO3 ④NaHCO3

(查阅资料)(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来确认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

(进行实验)取适量该“食用碱面”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把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____________

猜想①正确

实验②: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正确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仅仅通过实验①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SO4,也可能是Na2CO3,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通过对实验①②的分析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对此有同学,认为把酚酞溶液滴入该“食用碱面”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就可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这种说法对吗?并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小明的妈妈在做面条时,发现家里没有碱面了,急中生智,将家里的小苏打放进烤箱中加热,促使小苏打分解生成了碱面,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