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 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久置的亚硫酸钠溶液,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Na2SO3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成Na2SO4

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aSO3 等亚硫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原理与 BaCO3等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类似。

(1)(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问题) Na2SO3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 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猜想3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后 ________

已部分变质

甲组同学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探究)甲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已

①要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中需要测得的数据是亚硫酸钠溶液样品的质量以及_______质量。

D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a2SO3Na2SO4 产生气泡 部分变质的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反应前、后C装置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分析问题:Na2SO3变质,是因为亚硫酸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作出猜想:亚硫酸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如果亚硫酸钠完全变质,则溶质的成分是硫酸钠,如果未变质,则溶质的成分是亚硫酸钠,如果部分变质,则溶质的成分是硫酸钠和亚硫酸钠,故猜想3为:Na2SO3Na2SO4

实验探究:乙组:实验结论为部分变质,则溶质的成分是Na2SO3Na2SO4,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亚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亚硫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硫和水,有气泡产生,故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气泡;

亚硫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部分变质的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硫和水,有气泡产生,故填:部分变质的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3)实验探究:①,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然后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吸收,故C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可根据二氧化硫的质量计算出亚硫酸钠的质量,继而求出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还需要测得的数据是反应前、后C装置的质量;

4D装置内为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其进入C装置,影响实验结果,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依次是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学反应_____化合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写化学式);

4)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5)上述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开展化学实验考查,考查内容由学生抽签决定,小明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实验台上为他准备的药品有: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固体、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粉末、大理石颗粒,实验台上还准备了下列仪器: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____

2)利用题中药品和 A-I 中仪器可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要组装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小明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小明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写名称),若用如图 1 装置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_______端(选填“a”或“b”)。

1 2

4)图2是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氧化钠(Na2O2)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将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与图 3 装置(气密性良好)连接,过一段时间后,图3G 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

①E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_____________F 装置里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G 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热(填)。

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得出 CO2 Na2O2 反应的生成物为__________(填字母)。

a Na2O O2 b Na2CO3 H2 c NaOH O2 d Na2CO3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碘化钾(KI)保存不当会变质。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KI变质的因素。

【提出问题】 KI变质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

KI为白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被氧化为碘(I2)而泛黄变质。

碘水中含较多KI时,滴加淀粉溶液显紫色或蓝紫色

【进行实验】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

固体无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继续实验:取实验1中少量微黄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取实验4中少量黄色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

(2)对比实验_______,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

(3)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______

【提出问题2】CO2的作用是什么?

【进行实验】分别取10 mL同浓度的KI溶液于3支试管中,再向试管2中通入CO2向试管3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测溶液的pH;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再向试管中滴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序号

1

2

3

溶液pH

pH=8.5

pH=6.5

pH=4.5

溶液颜色

无色

浅黄色

黄色

滴加淀粉溶液后的颜色

无色

紫色

深紫色

较长时间后,观察到试管1中溶液变为紫色。

【解释与结论】

(4)试管1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5)CO2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Ba2+SO42-,而Cl-Na+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你的想象,在图中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物的示意图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下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②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通入CO质量与红色粉末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点表示开始通入CO,反应开始发生;

b 点表示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开始发生;

c 点表示红色粉末已充分参加反应;

d 点表示反应结束后仍需继续通入CO

⑤可根据通入CO的质量计算出红色粉末的质量。

3)图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炼制的铁与工业炼制出的铁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上述实验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取了固体样品质量7.2 g,用图1所示的装置重新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3所示,则原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步骤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热电厂用脱硫方法得到CaSO4生产K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碳酸铵在水溶液中温度高于70℃时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硫反应中的碳酸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_____

2)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XX的化学式是_____

3)反应的温度需要控制在6070℃,其原因为_____

A 6070℃反应速率较快

B 高于70℃时碳酸铵分解,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

4)过滤过程中所需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_____。若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应_____;滤渣X的化学式为_____;将NH4Cl溶液通过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得副产物NH4Cl晶体;

5)(NH42SO4KCl溶液需在浓氨水中发生反应,析出K2SO4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浓氨水的作用是_____

6)下列洗涤产品K2SO4晶体的方法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

A 常温时蒸馏水洗

B 冰水洗

C 饱和硫酸钾溶液洗

7)检验硫酸钾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代表氢原子,“”代表氯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

2A中两种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

3)某元素的原子比一个B分子少两个质子,画出该原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