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研碎药品 B. 酒精挥发 C. 葡萄酿酒 D. 钢水浇铸钢锭

【答案】C

【解析】A、研碎药品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钢水浇铸钢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探究:

(1)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HCl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HCl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

(3)若装置A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宣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 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② 将长颈漏斗换成针筒以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③ 加热反应物

④ 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4)某同学用图中A、E、F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相关性质。E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F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和一定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固体全部溶解。他们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 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 CaCl2、Ca(OH)2; 猜想四: CaCl2、Ca(OH)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____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1:_________。结论: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2:_________。结论: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拓展】

酸性较强的液体直接进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要处理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

A.CaO B.CaCO3 C.Ca(OH)2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Ⅱ.取50g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同时充分搅拌。测得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_________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反应完。

(2)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2)以上 (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4)将CO2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4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做了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的化学实验(如图).小明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芳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对此意外现象,两位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小芳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不仅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还可以生成碳酸氢钠.

②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而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设计实验】证明小芳实验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小芳实验的溶液中

含有碳酸氢钠

②取步骤①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

______

_______

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实验反思】(1)Na2CO3溶液和盐酸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受到盐酸量的影响,稀盐酸 ______ (填“过量”或“不足”)时才有气泡冒出.

(2)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例: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雾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镁条在盛有食醋的试管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烫

D. 铜绿与盐酸反应时,产生气泡,并得到无色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司马光砸缸 B. 凿壁偷光 C. 火烧赤壁 D. 铁杵磨成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 B.用带火星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