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的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等质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溶质多;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正确;

B、由于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无法比较析出溶质的质量多少,故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所以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分子的结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  ;该物质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化学名称为 

(2)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该物质的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塞进橡皮塞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对久置的NaOH溶液设计如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CaCl2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Na2CO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久置的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  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变质;

(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酚 ,说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4)为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向溶液滴加适量的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用A、D进行实验,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为  

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某同学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收集CO2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进为F,这样做的好处是  

(4)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H2并测量生成H2的体积,通过分液漏斗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与圆底烧瓶中盛放的0.65g锌粒充分反应(稀硫酸足量).

①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b →d(填“b→c”或“c→b”).

②理论上0.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在该条件下应能收集到224mL的H2,但3次实验测量的H2体积的平均值约为239mL.假设实验操作正确、规范,造成该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  ;A粒子的化学式是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充入食品中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C.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氦气的密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