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知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是准确的叙述;B选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叙述,降温时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D选项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的大,所以采用降温结晶;故答案选择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粗食盐中常含杂质CaCl2MgCl2Na2SO4。用粗盐制备精盐时,通常采用溶解、除杂、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其中往粗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盐酸(均可以过量)的目的就是除杂。所加溶液的顺序错误的是

A.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B. 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C. 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

D. 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

B.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C.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

D.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小科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3.6g,装置④增重4.4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 可能是甲烷和氢气

C. 可能只有甲烷D. 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

2)用加热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下同),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但该同学发现试管内持续有气泡产生,但集气瓶中一直收集不满,怀疑装置漏气,请你帮他想个简单办法找出漏气部位____

4)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___(填字母)。

5)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

查阅资料:Ⅰ.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填字母)。

A 浓硫酸 B 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 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全面正确认识物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氧气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物质,下面是关于氧气的部分实验。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一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测得氧气体积小于空气体积的1/5,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一条)。

(3)实验二是实验室制取氧气,采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实验三是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说明燃烧需要有氧气参加。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5)实验四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通过这个实验得出日常生活中铁的锈蚀与________有关。

以上氧气的实例告诉我们,物质一般都有两面性,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我们要趋利避害,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 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

C. 图中n的值为10

D. 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_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该氧化膜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压强的增大仅由反应产生气体造成的

B. 0-50s,发生稀盐酸与Al2O3 的反应

C. 50s,溶液中溶质仅为 AlCl3

D. 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