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 实验中若不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2)B 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中和反应过程中减少的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_________

(3)C 实验中验证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4)D 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液滴飞溅 蒸发皿 指示反应的终点或显示反应的结束 H+OH- 与氧气接触 混匀两种液体或散热

【解析】

1)蒸发食盐水时,若不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蒸干;

2)探究中和反应时,酚酞溶液的作用是指示反应的终点,中和反应实际上是H+OH-反应生成H2O的过程,该过程中减少的离子是H+OH-

3C实验中,左边试管中铁钉一半浸入蒸馏水,一半暴露在空气中,右边试管中铁钉浸没在水中,并用植物油封住,两根铁钉都与水接触,左边铁钉与氧气接触,右边铁钉未与氧气接触,所以验证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4)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发生飞溅,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且能使两种液体混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在水溶液中,乙醇(C2H5OH)不发生电离;溴化氢(HBr)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溴离子(Br-);氢氧化钠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这三种溶液的组成推断,溴化氢的水溶液显_______性。

2)写出上述物质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全世界的镍(Ni)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镍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常用作催化剂。

Ⅰ.(镍粉制备):

工业用电解镍新液(主要含NiSO4NiCl2等)制备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并利用其制备镍粉的流程如下:

1)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反应为3NiSO4 + 3Na2CO3 + 2H2O = NiCO3·2Ni(OH)2 +3Na2SO4 + 2CO2,生成的气体直接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物料在反应器中反应时需要控制反应条件。

分析上图,反应器中最适合的温度及pH分别为__________8.3

3)生产中,pH逐渐增加,生成Ni(OH)2含量也相对增加,则生成的碱式碳酸镍晶体中,镍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4)操作2含过滤、水洗、95%酒精浸泡、晾干等操作。其中使用95%酒精浸泡的目的是_________

Ⅱ.(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为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及装置:

(资料卡片)

①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H2O

②碱石灰是NaOH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H2O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取754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分别称量装置CDE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分别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相关数据如下表)。

装置C/g

装置D/g

装置E/g

加热前

25000

19000

19000

加热后

25216

19088

19000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5)实验过程中步骤③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

6)计算7.54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完全分解中镍元素的质量__。最终通过计算得到了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x:y:z=_______

(实验反思)

7)另一小组同学加热时在酒精灯上加了铁丝网罩,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B中残留固体质量明显偏大。经查阅资料发现:在温度控制不当导致温度过高时,NiO会部分被氧化成Ni2O3 该组同学称得的残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_____________

A 4.5g B 4.6g C 4.98g D 5.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C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原固体粉末一定含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

A.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蓝藻人造叶片系统”让人类移民火星成为可能。蓝藻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水还原成人类必需的氧气和蔗糖等物质。下列关于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蔗糖分子中含有45个原子

B.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g

C.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蔗糖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5)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乙溶液,可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A.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B.所取固体中含有杂质

C.配制好的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溅出

D.称量完毕后,向烧杯内转移固体时纸上有乙残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标签脱落,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 XYZ,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NH4HCO3在室温下是一种白色结晶,常温下易分解生成(NH4)2CO3H2ONH3

1)经过上述鉴别 X 物质为_____________Y 物质为_____________

2)常温下鉴别 YZ 两种样品,可以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 YZ 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_____________。(准确或者不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