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科学研究中常将不易观察、微观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通过实验的方法转换为易观察、宏观的现象或易测量的,此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转换法的是(

A.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C.a粒子轰击原子研究原子结构

D.探究CO2的性质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氯化钠溶于水,不溶于汽油,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直接探究氯化钠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不需要转换,符合题意;

B、因为氧气在空气中不可见,不易直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使用转换法,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再测量剩余的空气体积,即可知道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因为原子非常小,不易直接研究原子结构,所以用a粒子轰击原子研究原子结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易观察,故使用该装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造成塑料水瓶的变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3)用所给仪器组装用上述反应制氧气的装置,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上述装置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填字母).

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属于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4)若用图⑥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_____

5)有几位同学一起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为多少比例时,产生氧气的速度最快.实验时用秒表记录时间,计时从加热到收集满一瓶氧气为准,实验所采用的装置是将________组合起来.下表为二氧化锰与氯酸钾不同质量比时,制取氧气的速度比较

实验序号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用时(秒)

从实验序号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序号________(填)反应速度最快.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不是________越多越好.

6)若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__________

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根据初中化学知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到蓝色沉淀,进一步将沉淀加热可生成黑色物质,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做了这个实验.他在试管中倒入2mL 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结果得到的沉淀并不是蓝色的,而是浅绿色的;将此浊液加热直至沸腾,观察不到有分解变黑生成CuO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小明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该浅绿色沉淀物可能是溶解度极小的碱式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4OH6SO4

①请帮小明写出生成浅绿色沉淀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请帮小明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浅绿色沉淀中含有硫酸根.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H2SO4。某同学利用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已知 ]

(1)溶液甲呈酸性,请写出测定溶液甲酸碱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Ⅰ加入的废铁屑中含有少量铁锈,但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黄铜矿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大理石、棉花及下列仪器。请回答问题:

1)若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如用下图的简易制取装置,则无纺布包里装的药品是_______,制取气体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写一点)

2)若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确认装置不漏气后,装入少量药品并加热,导管口开始出现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_______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停止加热时,先把_______,再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铝镓合金属于_____ (填“金属”或“有机合成”)材料,铝镓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_____(填“大”或“小”)

2)空气中,铝在常温下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

3)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非金属单质有____

4)写出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___

5)镓(Ga)的金属活动性与锌相似,却比铝弱,元素主要化合价与铝元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反应可以发生

B 反应可以发生

C 将镓丝、铝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可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D 将镓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镓丝表而有红色物质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面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两种仪器是_______(填名称);过滤粗盐水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填序号)。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组合成发生装置。

(3)利用仪器可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时,气体应从仪器的________(填ab)端通入。该装置还有其他的用途,请你任举一例: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用锌粒与下图硫酸溶液(试剂瓶标签部分腐蚀)反应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他们对此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该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②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气体可能是H2

乙同学认为:气体可能是SO2

丙同学认为:气体还可能是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进行完全)进行探究:

1)图2D处气体发生装置可选图1中的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E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_____

3)写出H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G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_____加热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证明气体中含有H2

[实验结论]____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交流]

①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_____

②锌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_____(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a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b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c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猜想3: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实验探究I]甲组设计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甲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溶液中含有_____

步骤2

_____

_____

溶液中含有Na2SO4

实验结论是_____

[实验探究Ⅱ]乙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人126g该样品,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128.8g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注射器可以换为_____,也能控制液体试剂的滴加速率。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N2,继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135.2g

6)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10%,若没有D装置,实验结果将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