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B.电解水实验

C.向盛有一定质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D.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盛有一定质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比铁快;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①在化学变化时易失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③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该装置进行了讨论,提出意见如下:

1)乙同学认为 B 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

2)丙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会被澄清石灰水吸收,D 中蜡烛不会熄灭。

(现象分析)当打开 K,反应一段时间后:

1)与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B 中干燥纸花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D 中蜡烛熄灭,请从溶解性的角度说明澄清石灰水不能完全 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上层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 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自然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水蒸气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

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大约占 26%,其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温室气体。用集气瓶收集 相同体积的三种气体样本(分别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湿润的二氧化碳和干燥的空气),经太 阳灯光源等距离照射,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得出结论)通过曲线 a b 的对比,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结论;通过曲线 b c 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气是温室气体的结论。则曲线 abc 对应的气体样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

2)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冶炼铁________________

4)放置在空气中的一瓶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把一根小木棒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一秒后取出,可以看到小木棒的________(填字母)处最先被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2)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__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 ________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8.0

23.2

18.4

18.4

(1)共制得氧气_________g。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和②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2)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由③④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若m=x+1,则⑤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中磷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

B. 磷原子的质量为30.97g

C.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 一个磷原子中有15个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________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竹子里的___________含量比空气中少,______________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