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_____,细口瓶的瓶塞要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在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晒干。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

【答案】向着手心 倒放 C 1/3 预热 洗涤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解析】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水分蒸发掉,不是为了节约酒精。故选C

3)给试管中的液体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先预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

2)明矾[KAlSO42·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其中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

3)生活中常用_____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4)近几年,常用环保高效的新型消毒剂ClxOy(相对分子质量67.5)进行消毒。该物质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则该消毒剂的化学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盛有一定质量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电解水一段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做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及该反应的应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探究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

空气成分一:氧气;空气成分二:氮气;空气成分三:水蒸气;空气成分四:二氧化碳。

(实验一)镁与氧气的反应

(一)制取氧气并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如图12所示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氧化锰的质量/g

0.1

0.2

0.33

0.4

0.5

0.66

1

1.3

2

3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20

1:10

1:6

1:5

1:4

1:3

1:2

2:3

1:1

3:2

生成200mL氧气时间/

235

186

162

147

133

117

143

160

211

2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_____

2)为了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_____(填字母);

3)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或质量分数)、反应物接触面积等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分析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__

(二)燃烧镁带

将镁带打磨,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二)镁与氮气的反应

(一)获取氮气:

方法1:工业上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

方法2:实验室将氨气通过红热的氧化铜,可制得纯净的氮气和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填“方法1”或“方法2”)

(二)燃烧镁带

打磨镁带光亮,点燃,伸入盛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实验三)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A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等观察到水沸腾后,再点燃B处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生成的气体通入肥皂液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

实验结论:镁粉能和水蒸气反应,但装置B中并没有产生黑色固体

(探究结论)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理得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的_____反应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催化剂的选择

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表所示:

温度

Fe2O3

Al2O3

CuO

MgO

开始反应

47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1)上述实验中,从温度对反应催化效果来看,最好选用__________作催化剂。

探究二 氧化铜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装置和数据见下表:

 序号

 KClO3质量

 催化剂质量

 待测试剂

 ①

 2.45g

 a

 ②

 2.45g

 0.51gMnO2

 b

 ③

 2.45g

 0.51gCuO

c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________________。若b_________c(填“>”“=”“<”)可知在某温度下氧化铜对氯酸钾分解效果更好。

探究三 氧化铜与二氧化锰的对于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安妮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双氧水注入试管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3)装入药品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开始实验时注入双氧水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另一种方法除了误差较大,还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A快速推注射器活塞 B缓慢推注射器活塞

4)实验中造成U形管内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5)通过图象2除了能得出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6)由氧化铜催化的反应,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变_______(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方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氙原子序数为54B.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

C.氙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D.氙元素符号为X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

B.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2O 32Fe+3CO2

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守恒定律:2P+O2P2O5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 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氢气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要检测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同学们取6.5g黄铜样品,向其中分三次共加入15g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盐酸质量

5g

5g

5g

氢气质量

0.04g

m

0.02g

请计算:

1)第二次实验产生氢气的质量m___________g

2)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