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④两个铁离子:2Fe3+⑤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2价的镁元素:Mg2+。其中正确的有(  )

A. ②④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答案】B

【解析】

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据此分析。

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正确;②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表示为:O3,故错误;③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表示硫离子,其符号为:S2-,故错误;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故正确;⑤氢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故正确;⑥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2价的镁元素,故可表示为:,故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以下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后,对实验的创新设计。

实验一:设计新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1g/mL)质量分数为5%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中,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1)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___

(2)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___(填序号)

A. 实验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 实验室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 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 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实验二:寻找新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试验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所的固体质量为___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

(2)实验Ⅱ、Ⅲ可以证明:___,再结合实验I和Ⅲ的结论可以证明氧化铁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Fe2O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1)设计实验IV的目的是___

(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 催化剂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也能快速进行

D.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CO→CO2,C→CO2,说法错误是 (  )

A. 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 都必须通过和单质的反应实现

C. 都能通过氧化反应实现 D. 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下列图示可以了解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此图是一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此图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

C. :若“”表示氧原子,则此图可表示氧气分子

D. :表示单质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反应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___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

(3)E装置能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制取并收集氨气,应从上图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甲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若B中是NaOH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使恰好完全反应,静置后观察现象为:______和无色清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2中,甲同学向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到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中无明显现象,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向滴有几滴酚酞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无色。如图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