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答案】A

【解析】根据制取氧气的知进行分析,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根据物质的质量差可以求得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以及过氧化氢的质量,从而求得二氧化锰的质量.A、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故反应速率逐渐变小,故A的结论不合理;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3g﹣32.7g=1.6g,故B结论合理; C、设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10%=34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4.3g﹣34g=0.3g

故C结论合理; D、2H2O22H2O+O2

36 32

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32=9:8,

故D结论合理;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2H5OH+8O2点燃xCO2+2CO+9H2O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______________

计算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

B. 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

C. 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为a

D.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化学式为).在制取氮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是由排列成形的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氮气和氮的异同点

氮气

分子构成

______

______

物理性质

______

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

______

______

请你想象一下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两条)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1)选用药品时利用了浓氨水的以下性质,其中属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

B.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发现问题: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假设一: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的粒子(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中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_________,说明假设一不正确,假设二是正确的。

(3)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中信息及相关要求填空。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硫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

(3)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

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浸取”步骤中,FeO、Fe2O3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O+H2SO4=FeSO4+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浸取”步骤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2条,不考虑“搅拌”和“使用催化剂”)。

(3)“还原”步骤的目的是将Fe3+转化为Fe2+,试剂X可用SO2或Fe。

①若试剂X是SO2,转化原理为SO2+Fe2 (SO43+2Y═2FeSO4+2H2SO4,则Y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若试剂X是Fe,转化原理为Fe+Fe2 (SO43=3FeSO4.测得“还原”后溶液的pH明显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E常温下均是气体,E、F都能用于灭火,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

(2)B、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3)D→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