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根据图2所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Ⅰ.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

Ⅱ.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选填);

Ⅲ.图A表示的是_____(选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属于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

【答案】AC 阴离子 金属 Al3+

【解析】

1)Ⅰ.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这是因为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等;

Ⅱ.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⑤;

Ⅲ.图A表示的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是阴离子;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可以表示为Al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0℃时,等质量的甲、乙形成饱和溶液质量:甲>乙

B.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从40℃降温至20℃时析出的晶体:甲>乙

C. 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40℃时,将30g的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乙的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现镁、钠都能在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除了有黑色颗粒,瓶壁上还都附着白色物质。经检验,黑色颗粒是碳。他们对镁、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问题一)镁在纯净的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首先排除了是Mg(OH)2的可能性,理由是_____

(做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①MgO、②MgCO3、③_____

(进行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现象,猜想①正确。

(实验结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探究问题二)钠在纯净的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信息1:钠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

信息2Na2O+H2O=2NaOH

(实验设计)甲组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足量Ba(OH)2溶液

_____

白色物质中有Na2CO3

静置后,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白色物质中有Na2O

甲组结论:白色固体为Na2ONa2CO3的混合物

乙组方案:

5.3克白色固体样品进行下列操作:

1)操作①是_____

2Ba(OH)2溶液必须足量的目的是_____

该组同学测得m=9.85克,结合样品质量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为Na2CO3

(实验反思)

1)为何甲、乙两组所得结论不相符,某同学分析后指出甲组方案不科学,应该将甲组方案中的Ba(OH)2溶液改为_____溶液才合理。

2)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拓展应用)

实验室里钠等金属因燃烧引发火灾时,可以选择的灭火方式有_____

A 用水浇灭 B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撒沙土盖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 AlaMgb(OH)16CO3·4H 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查阅资料:氯化钙是一种白色粒状物, 吸水性极强,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潮解;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一)取m g 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 和水,若要测定生成的 CO2 和水的质量,装置 CD 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C_________D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碱石灰 ③氯化钙 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关闭弹簧夹 b,打开 a,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装置A 中盛放的是碱石灰,它的作用是___

3)一段时间后,打开和关闭相应的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______

(实验二)另取m g 该药片,加入 100g 19.6%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 MgSO4 Al2(SO4)3 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 NaOH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中 NaOH 的质量的关系如图。

已知: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 NaAlO2 可溶于水。

1)写出 MgSO4 NaOH 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2)图中当加入溶液中NaOH 的质量为 1.6g 时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______。当加入溶液中溶质 NaOH 的质量到 x 时,生成的沉淀是______x=_____g

3)医生建议服用该药片时一定要嚼碎后再吞服,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______

4)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填序号)______

A 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B 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C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小组用气体传感器来探究蜡烛在密闭空间里的燃烧情况,采集数据并绘制了氧气(曲线A)和一种产物一氧化碳(曲线B)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说明:一氧化碳合量用ppm表示(1ppm0.0001%)。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蜡烛约在_____秒之间熄灭。推测另一产物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

2)点燃蜡烛后即有一氧化碳生成,30秒后一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最终不再改变。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_____

3)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写一点对物质燃烧的新认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B

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该石灰石样品10g加入烧杯中,再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

m

1.2

1.2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___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完酸碱盐之后,小明头脑里一直有疑惑,为什么老师说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钾、钙、钠很活泼,却又不能把它后面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呢?带着疑问小明走进了实验室。

(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实验探究)小明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剧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根据已学知识可推断蓝色滤渣为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NaOH;猜想三_____。猜想四:Na2SO4CuSO4NaOH

小明认为猜想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_____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确实_____(填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继续探究)小明将4.6g钠投入到含HCl 3.65g的稀盐酸中,反应更加剧热,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而形成_____。请计算该过程中产生H2的质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烯(C2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具有可燃性B. 乙烯属于有机物

C. X的化学式为COD.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