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检验C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试管 2KMnO4K2MnO4 + MnO2 + O2 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解析】

1)仪器a是试管;故填:试管;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 + MnO2 + O2;故填:2KMnO4K2MnO4 + MnO2 + O2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故填: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是一种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现通过化学实验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___.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取粗细相同且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在甲、乙、丙三只试管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甲中可观察到光滑的铝丝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2)试管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试管乙中现象与丙相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交流与表达]

1)小强将一根没有打磨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没有任何现象,其原因为_____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_(填试管编码甲、乙或丙)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化学探究小组模拟可燃粉尘爆炸的一个化学实验,操作如下:在无盖小罐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燃烧条件中的________。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还因为燃烧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下,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 (填序号)

A.金属筒不加盖时

B.蜡烛没有点燃时

C.小罐中装的是石灰石粉末时

D.小罐中装的是玉米粉末时

4)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5)干燥的镁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爆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因此根据镁粉的性质,你认为镁粉的下列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

B.远离火种及热源

C.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D.露天随地堆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铝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2)写出m点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

1)认识物质的性质。

如图所示,将高低两个燃着的蜡烛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辩证地认识物质。

功过相对论。以二氧化碳的事实分析。:为工业生产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丰富的原料;: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所导致的危害,需要将二氧化碳吸收并加以利用,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不锈钢中加入钼,能改善钢的耐腐蚀性。用钼矿(主要成分是MoS2)制备金属钼的流程如下。

1SO2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可用_____溶液吸收灼烧中产生的尾气。

2)操作1 和操作2的名称是_____,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

3)写出钼酸铵溶液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氯化铵的一种用途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小冰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稀硫酸滴加到未打磨的金属锌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讨论和探究:

(提出猜想)小冰猜想是氧气;小予猜想是氢气;小力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力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冰: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_____,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予:①也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刚开始反应很慢,然后较快,一段时间后,反应又变慢,原因可能是_____,然后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

a导管出来的气体。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她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酸。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予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_____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_____(填序号)。

A 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B 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现象发现了氧气

C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值

D 门捷列夫在一次“灵感”中制作了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

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____性。

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