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制备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探究其性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组装好实验装置,加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装置A中甲的名称是______。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盐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盐。

(提出假设)

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假设2: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从而浑浊变澄清。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组同学在图1中增加图2装置,装置2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 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结论______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如图

BC段产生的现象是______。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检验装置气密性 分液漏斗 浓硫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D 二氧化碳只能使饱和石灰水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使饱和的石灰水生成的沉淀溶解变澄清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Ca(OH)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

1)组装好实验装置,加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故填检验装置气密性;由图示可知,装置A中甲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填浓硫酸;

(2)

[提出假设]

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是由于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的稀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设计实验]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不和稀盐酸反应,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既能和氯化氢反应,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溶液既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也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溶液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合除杂的原则,故符合题意,故填D

[得出结论]

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使饱和石灰水产生的浑浊最终变澄清,故填二氧化碳只能使饱和石灰水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使饱和的石灰水生成的沉淀溶解变澄清;

3)由图示可知,反应刚开始时排出空气,pH值几乎不变,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BC段中溶液pH减小,且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故填CO2+Ca(OH)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黑色固体粉末A与白色晶体B混合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C,而黑色固体粉末A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氢气在无色气体C中可以燃烧,生成DD通常是液态,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1)写出B的名称_____D的化学符号:_____

2)写出氢气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的元素符号_____

2)两个亚铁离子_____

3)标出碳酸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仪器名称:Y_____X_____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_____,向X中加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水柱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3B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特别是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在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呼出的CO2,容器中的水要呈弱碱性。加入过氧化钙后,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过氧化钙(Ca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过氧化钙的供氧原理是过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小明想在实验室用过氧化钙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开始有较多细小气泡放出,随后放出气泡的速咸缓”,原因可能是_____

4)如图是以大理石(含A12O3及其他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

操作abc的名称都为_____

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_____,属于_____肥。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应是在低温下往过氧化氢浓溶液中投入无水氯化钙进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类型是_____

在该生产过程中,用110kg的大理石制得了72kg的过氧化钙,如果不考虑过程中的损耗可计算出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锌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锂作为锂的基础锂盐,广泛用于玻璃制造和陶瓷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也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锂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工业上以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是Li2O、含有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取碳酸锂的硫酸法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锂辉石热酸浸提前要进行研磨,其目的是_____

2水浸中加入CaCO3的作用之一是为了调节pH=5,让溶液中的Al3+变成Al(OH)3沉淀出来,要确定溶液的pH值为5,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其操作方法是_____

3沉锂中加入的Na2CO3溶液是饱和溶液,其作用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洗涤中使用热水,原因是_____,证明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

5)为了探究热酸浸提的最佳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锂元素浸出率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矿酸比

硫酸浓度(%

MgSO4用量(g

温度(

锂元素浸出率(%

1

1:1

90

0.00

100

70.34

2

1:1

98

0.00

100

73.89

3

1:1

98

0.00

150

78.24

4

1:3

98

0.00

200

85.53

5

1:3

98

1.25

250

90.26

6

1:3

98

2.50

250

95.88

①本实验中,编号为_____两组实验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

②根据上表数据,MgSO4用量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是_____

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相当数量的硫酸和纯碱变成了价值较低的Na2SO4等物质,从而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除了尽可能减少硫酸的配量外,降低能源消耗也是一个方面,因此,可以继续设计实验,以探究出最佳锂元素浸提工艺条件,下列设计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

A 矿酸比1:2,硫酸浓度98MgSO4用量0.00,温度150℃

B 矿酸比1:2,硫酸浓度98MgSO4用量1.25,温度200℃

C 矿酸比1:2,硫酸浓度98MgSO4用量2.50,温度200℃

D 矿酸比1:2,硫酸浓度98MgSO4用量2.50,温度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碱的四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图1中的反应,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都变_______色。

2)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的发生,反应后表示的微粒符号______

3)为了验证反应能够反应,你不可能选择的是____________

A Ba(OH)2+CaCO3 B NaOH+NH4Cl C Ca(OH)2+CuSO4 D KOH+NaCl

4)为了验证图1中的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系列实验:

Ⅰ.Ca(OH)2溶液和NaOH溶液中分别吹气(如图34),从图4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图3实验无明显现象。

Ⅱ.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杂质,为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用软塑料瓶收集二氧化碳,从图5中选择的气体发生、除杂及收集装置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

Ⅲ.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和CO2发生了反应:小明向盛有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NaOH溶液(如图6),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得出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结论。但同组同学小李质疑该实验并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CO2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小明再向瓶内加_______(试剂名称),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从而确定氢氧化钠与CO2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 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