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有关侯氏制碱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时的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B.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A、由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加热时的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纯碱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搅拌不能提高食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向饱和食盐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锶、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锶的元素符号_____,它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图 C 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

2)元素锶和镁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锶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3)图 E 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

A原子序数 ZY B核外电子数 XY

CY Z 处于同一周期 DXY 的化学性质相似

4)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_____(选填“强”或“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互相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其中DF组成元素相同。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中的分解反应有_____(填序号)。

4)根据反应②,B物质可以在实验室或生活中作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项目学习小组用鸡蛋壳进行了如下探究。(鸡蛋壳主要成分是 CaCO3,其他 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回顾)鸡蛋沉浮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石灰水 变浑浊。

1)鸡蛋出现沉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1)鸡蛋壳溶解 查资料知: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离子浓度越大。

实验设计:在 20℃时,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入蛋壳粉,搅拌,测得 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1

由图 1 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a-b 段说明蒸馏水中含有极少量的 H+ OH-

Bb-c 段说明蛋壳中的碳酸钙在水中解离出 Ca2+ CO32-

Cc-d 段说明溶质溶解逐渐达到饱和,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实验探究 2)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查资料知:鸡蛋壳、牙齿与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1)氟元素是人体必需的______(填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2)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 NaF)与鸡蛋壳中碳酸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更难溶的氟 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设计:先检查图 2 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再称取 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 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性环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 瓶,关闭开关;再用未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 3 所示。

(交流与反思)根据图 3 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为什么?______

(拓展应用)某同学称取 6g 蛋壳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g。计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0.1%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 ABCDE 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用 X 鉴别 DE 时,X 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①若 X 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若 X 为氯化钡,写出有流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CaCO3O2.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CaO2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室温下,取①中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pH约为12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②可知,白色固体中肯定有_____

2)实验②中所加试剂X可以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D 氢氧化钠溶液

3)根据实验③_____(填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

(反思交流)(4)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

(改进实验)(5)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浓度。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620秒时,将气球内二氧化锰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

②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向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由此可推知CO2具有什么性质_______

2)如图B,向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稍等片刻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这说明木炭具有什么作用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NaAl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第一组同学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____(填名称)。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

2)第二组同学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再向滤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看到___________,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___________(填名称);

猜想五:镁粉和炭粉。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1)不溶物D____________(填名称);

2)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________ 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原理探究)

第三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____ (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有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的过程是首先生成一种碱,这种碱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又变成另外一种碱,请写出生成另外一种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装药品前应先_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4)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为了加湿气体并观察气体输出的速度常用到装置F,应将_____(选填“a”“b”)端接入钢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