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_____

2)该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_____(填“大于”或“小于”)44 mL

【答案】42mL 胶头滴管 大于

【解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而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仰视则读数比实际值小。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42mL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胶头滴管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仰视读数偏小,所以量取的实际体积大于44m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 4制取O 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 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验证一瓶无色无味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就说明氧气已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________;

4)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F装置内应盛放________(填试剂名称);

5)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填“a”“b”)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 ~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OCClC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AC反应能生成EA的俗称为___________

2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B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对NaOH溶液依次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DE两种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加入F的溶液后,沉淀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③最后得到的红色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有水、石蕊、_______,下列离子不能与该溶液中的离子共存的是__________

aOH- bMg2+ cCO32- d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350 mL,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加入50 mL水。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_____mL,说明实验成功。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是_____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实验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弹簧夹 B 燃烧匙内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该实验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的实验问题:

1)实验一中,打开止水夹进入瓶中的水大于五分之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验证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电解水过程中,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

4)实验四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若用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得到正确结论,在不更换药品的情况下改进,使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氧气+氢气

B. +氧气四氧化三铁

C. +氧气氧化铝

D.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llNa

12Mg

13A1

14Si

15P

16S

17C1

18Ar

19K

20Ca

……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符号是______

(2)表示的是(填符号)__________

(3)请画出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属于_______元素(金属非金属”),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得到失去”)电子变成____(”)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