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1为元素周期表中13周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铷(Rb)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13号元素形成的单质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请写出其抗腐蚀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2)第三周期元素中,核外电子排布与Ne相同的金属离子符号_____(写一个);

3)写出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答案】4Al+3O22Al2O3 Na+(合理即可) Rb2ORb2O2

【解析】

1)金属铝在常温下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铝,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氧气和铝的接触,从而使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2)氖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依次排28,当第三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都会失去电子形成与Ne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例如Na+

3)根据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钠元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则铷的氧化物有Rb2ORb2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开始后试管中出现红色固体同时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1:向5份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中分别加入表面经过打磨处理的相同长度的铝条,现象如下:

实验组别

硫酸铜溶液浓度

24%

12%

8%

6%

5%

3%

1%

气泡情况

很快

较快

较快

实验2:向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表面经过打磨处理的相同长度的铝条,现象如下:

实验组别

水浴温度(℃)

20

30

40

50

60

气泡情况

较快

很快

很快

很快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

(3)依据实验1和实验2,推测50℃ 5% 硫酸铜溶液与铝条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2没有进行温度为70℃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

(5)根据你的猜想,气泡中的气体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B. 2Fe:表示2个铁原子

C.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 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进行时长颈漏斗内的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下降、上升或不变),玻璃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2)从微观上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宇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10g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9.68

9.04

7.16

7.16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热时间t1后,9.68g剩余固体中除杂质外还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 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 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 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碳、铜、氧气、氧化铁、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用它们进行击鼓传球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最后一位将球投篮。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篮球能从A传到G.其中A在常温下是液体,固体B的俗称为干冰。

请回答:

1G物质是_____;碳应放在位置_____上。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3)写出AG传递过程中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乙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B. 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C. 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 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 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