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下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型管右侧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BaCl2

猜想三:溶质为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为验证滤液的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三的猜想请填写下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滴加_____

溶液变红

猜想三正确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前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产生气泡 NaClNa2CO3 加入硫酸钠后,溶液无明显现象,只能说明溶液中没有氯化钡,还可能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酚酞试液 反应物是否过量

【解析】

由图可知,右端U型管滴加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U型管右侧产生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因为,U型管两端都没密封,产生的气体会逃逸,故只是在反应的初级阶段,会产生U型管左低右高现象,但最终,U型管两端压强相等,液面相平,故填写: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稀盐酸,反应后一定有氯化钠生成,可能不含其他物质,可能有氯化钡过量,可能有碳酸钠过量,碳酸钠与氯化钡不能共存,因此,根据排列组合原则,猜想三为:NaClNa2CO3,故填写:NaClNa2CO3

实验探究:加入硫酸钠后,溶液无明显现象,只能说明溶液中没有氯化钡,还可能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故结论不严密,故填写:加入硫酸钠后,溶液无明显现象,只能说明溶液中没有氯化钡,还可能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由表可知,猜想三正确,猜想三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遇到碳酸钠溶液会变红,因此,实验过程中滴加的是酚酞试液,故填写:酚酞试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金属

B.丙可能是氧化物

C.乙和丙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D.乙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两种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氟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Na+ Mg2+的电子层数相同

C.钙元素与氟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aFD.氟原子的中子数是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20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顽强奋战,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力量!防疫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

1)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向其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其水溶液呈_______(填“酸”或“碱”)性。

2)工业上制备NaClO的反应原理为2NaOH + Cl2=+NaClO + H2O,请推测方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3)根据化学方程式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计算,生成35.5 g氯气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黄石被称为世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古称“吉金”,多为金黄色,主要是铜、锡、铅的合金。因其铜锈呈青绿色, 故名青铜。运用现代仪器分析青铜器及其锈蚀成分可以帮助我们对青铜器文物进行研究和保护。

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能谱仪对我国西周晚期某墓地出土的青铜容器、兵器、乐器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中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如图。

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镇国之宝”后母戊鼎西南足部位的锈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锈蚀成分

样品编号

Cu2Cl(OH)3

Cu2O

Cu2CO3(OH)2

SnO2

其他

1

98%

2%

0

0

0

2

5%

95%

0

0

0

3

29%

34%

12%

0

25%

4

61%

0

4%

9%

26%

上述成分中,碱式氯化铜[Cu2Cl(OH)3]对青铜文物的危害极大,器物一旦沾染上这种物质,在环境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像患上瘟疫一样传染和蔓延,将会造成溃烂、穿孔,直至彻底瓦解。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青铜器属于_________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2)由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图推断,某件青铜兵器的锡含量可能是_____

A 4% B 18%

3)后母戊鼎西南足上的锈蚀成分中,Cu2O属于__________

A 氧化物  B

4)碱式氯化铜[Cu2Cl(OH)3]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_________密切相关。

A 氯化物 B 二氧化碳

5)请你对保存珍贵的青铜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____gNaCl,需加水_____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甲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比乙大

D.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类价二维图反应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类价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铁元素的类价二维图。

1)写出 A点代表物质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可用点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2BC代表的物质均能与_________________反应转化为 E 点表示的硫酸铁。B转化为铁可代表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老师要求用规定的BaCl2溶液与适量的Na2SO4溶液制备BaSO4。完成操作后,小红发现自己错把Na2CO3溶液当成Na2SO4溶液,而此时BaCl2溶液已完全消耗。老师启发他,可用生成物和其他试剂完成制备BaSO4的实验。整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试剂M__________,气体C__________

2)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溶液a中溶质是_______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5)从理论上讲,该实验过程最终得到的BaSO4质量与原方案得到的BaSO4质量是否相等?_________(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