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下图所示,是细铁丝、硫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

1)实验Ⅰ中,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其中能证明细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①或②或③)集气瓶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实验前,要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其目的是_________。某同学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有______(填标号)。

A 铁丝太粗          B 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

C 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   D 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

2)实验Ⅱ中,所用硫粉颜色为______色(填)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Ⅲ中,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这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有关。

4)写出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反应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写1条)。

【答案】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增大受热面积 ABCD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熄灭硫的燃烧) 浓度(或含量、多少、质量分数等) +氧气四氧化三铁 +氧气二氧化硫 碳(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都属于化合反应(条件都为点燃、都有氧气参加等合理即可)

【解析】

1)实验Ⅰ中,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其中能证明铁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有新物质生成;为了防止熔融溅落物使瓶底炸裂,应在集气瓶装少量水。实验前,要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某同学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有:铁丝太粗,与氧气的接触面不大,铁丝不能燃烧;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与氧气的接触面不大,铁丝没有燃烧;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不能使铁燃烧;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使得氧气被消耗太多,使得氧气的浓度降低,铁丝没有燃烧;故填:③;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ABCD

2)实验Ⅱ中,硫粉是淡黄色的固体,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熄灭硫的燃烧);故填: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熄灭硫的燃烧)

3)实验Ⅲ中,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这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起来越旺盛;故填:浓度(或含量、多少、质量分数等)

4)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Ⅰ是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四氧化三铁,其化学方程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Ⅱ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Ⅲ是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碳(木炭)+氧气二氧化碳;这三个反应的共同点是都属于化合反应(条件都为点燃、都有氧气参加等合理即可)。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硫+氧气二氧化硫;碳(木炭)+氧气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反应(条件都为点燃、都有氧气参加等合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其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燃烧过程中_____能转化成热能。关闭天然气开关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_____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若将石蕊溶液滴入食醋中,溶液会变成_____色,微观解释打开醋瓶子能闻到一股酸味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用这种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防一层植物油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没有 明显影响。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K2MnO4)分解放出O2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生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B. 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D. 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 上述操作过程示意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 ,还缺少一个操作步骤是_________

(2) B操作中实际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 g(说明:1g以下用游码)

(3) D操作应选用 __________ 的量筒(10 mL50 mL 100 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中水的凹液面的 _______________处保持水平。

(4)E操作的后果是 ____ E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B的操作是正确的。下列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C操作中有固体洒落 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E操作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6)实验结束后,要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

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选一种材料名称).

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点:_____

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变化(化学、物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所示试剂瓶中分别盛有四种常见的化学药品。

①C 瓶中药品的化学式为_____

②D瓶中药品的名称是_____

2)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分子_____

②3个镁离子_____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

氯酸钾中氯元素显+5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极易吸收水蒸汽,经常用作干燥剂),整套装置质量为16克,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测得相关数据如下:整套装置16克.

请回答:

1)双氧水样品中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加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作用是_____.如果实验装置中不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测得的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