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未知溶液X,溶质可能是硫酸、碳酸钾、氯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溶质成分,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X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根据可能存在的溶质的性质,石建设计并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根据B中现象,石建判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_______得出X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的结论。

(表达交流)秦思对石建的实验及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理由是(2_______

(解释结论)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认同秦思的理由,针对石建实验存在的问题,在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继续探究,如上图所示。D—F观察到(3_____________

据此确定石建的结论错误,最终确定了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通过对BD白色固体成分的比较,并结合此实验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你还能推断出的结论是(4_______

(问题处理)如何实现废液的绿色排放?

(查阅资料)钡离子有毒

(问题解决)通过对EF溶质成分的判断,裘臻将EF溶液混合,若混合后废液恰好符合排放标准,最终排放的液体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5___________(填符号)。

(归纳总结)经历上述探究过程,可以总结出: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当所加试剂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溶质(或离子)都能发生反应且产生相同的现象时,要考虑(6_____ 。确定溶质的思路是:根据实验事实与证据可确定(7 ___________,并据其确定_________

【答案】Ba(OH)2+H2SO4=BaSO4↓+2H2O 硫酸、碳酸钾、氯化镁三种物质中滴加氢氧化钡时,硫酸先反应,碳酸钾、氯化镁后反应; 固体部分溶解 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钾 Cl-和Mg2+ 生成物性质的不同 一定存在的物质 与已证明存在的物质不共存的物质一定不存在

【解析】

[收集证据]硫酸与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钾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溶于硝酸,而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氯化镁和氢氧化钡生成氯化钡和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溶于硝酸,根据B中沉淀中加足量硝酸,固体无变化现象,石建判断A中一定有硫酸,没有氯化镁和碳酸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表达交流]秦思对石建的实验及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理由是硫酸、碳酸钾、氯化镁三种物质中滴加氢氧化钡时,硫酸先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钡才与氯化镁、碳酸钾反应,而实验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钡,可能导致氢氧化钡都被硫酸反应,与氯化镁、碳酸钾反应有没发生;

[解释结论]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认同秦思的理由,针对石建实验存在的问题,在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继续探究,如上图所示。D—F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证明溶液中有氯化镁;据此确定石建的结论错误。通过对B、D白色固体成分的比较,并结合此实验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还能推断出的结论是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钾,因硫酸和碳酸钾不共存;

[问题解决]E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钡和过量的氢氧化钡、F溶液中有过量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镁,裘臻将E、F溶液混合,若混合后废液恰好符合排放标准,说明硫酸和氯化钡、氢氧化钡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溶质氯化镁,最终排放的液体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氯离子Cl-和镁离子Mg2+

[归纳总结]经历上述探究过程,可以总结出: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当所加试剂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溶质(或离子)都能发生反应且产生相同的现象时,要考虑生成物的性质的区别。确定溶质的思路是:根据实验事实与证据可确定一定存在的物质,并据其确定与证明存在的物质不共存的物质一定不存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配制NaCl溶液

C. 测定溶液的pHD.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前后甲和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可观察到:

A处玻璃管内的红棕色的粉末变成_____色。B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_____

2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3A处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待A处玻璃管内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玻璃管,仍应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内的物质完全冷却。目的是防止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类比、迁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科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1)化学发展史上许多实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有些实验是一种物质的认识是研究其他物质的基础,有些实验是药品与研究方法相同而研究目的不同。据此可将下列实验中的①__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依据是②_____

2)利用实验E中一氧化碳的性质、仿照E中的实验原理,写出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将燃油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无害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②_____,其原因是有③_________(填电子质子)偏离(或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C.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王同学为了测定某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g该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400g澄清石灰水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沉淀的质量与每次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关系如表。请计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4

m

1.0

1.0

1)表中m的值为_____

2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方便面饼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

表中是指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单质 B 分子 C 元素

油脂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网上流传的能燃烧的面条不安全,是因为含有添加剂的消息,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缺乏科学依据。

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可以燃烧的,写出淀粉完全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面粉燃烧过程中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是因为面粉中还含有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序号)____

A 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 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 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 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由氯化钾和硝酸钾组成的化肥,但标注的质量分数己模糊不清,小明想通过实验重新标注,以下是他进行的实验步骤:

取1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60克溶液;

在配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4.35克。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

(1)在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和玻璃棒。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列式计算)

(3)完全反应后,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是多少克?

(4)为了回收硝酸钾,小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称量,发现所得的晶体质量小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选填编号)

A.晶体没有干燥 B.蒸发时液体飞溅 C.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