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4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g | K2CO3 | 110 | 117 | 121 | 126 | 139 |
KNO3 | 31.6 | 63.9 | 85.5 | 110 | 169 |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应在50℃~60℃之间
D.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g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6 g,放入20 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 2 g,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为50 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无明显现象 |
实验结论 |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 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 | 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由实验三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__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②仪器的名称: ___。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则应选择装置______,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若气体从a端通入广口瓶,广口瓶内应盛装_____(填试剂的名称)来干燥氧气。
(4)某同学从上述装置图中选用适当的装置成功的制备和收集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若在F装置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③的实验现象_____。
(3)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化学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Al (NO3)3、Cu(NO3)2 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填化学式),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写出其中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为___。
(2)当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时,可采用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3)将t2℃时90 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g。
(4)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PM2.5是我国测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填字母)。
A 化工厂加高烟囱 B 禁止焚烧秸秆 C 植树造林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H___5.6 (填“>”、“<”或“="),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