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 kg的冰从-20 ℃升高到-5 ℃吸收的热量是Q1,2 kg的水从5 ℃

升高到15 ℃吸收的热量是Q2,则[已知c冰=2.1×103 J/(kg·℃)](  )

A. Q1=Q2 B. Q1>Q2 C. Q1<Q2 D. 不能确定

C 【解析】解答: 2kg的冰从?20℃升高到?5℃吸收的热量是Q1=c冰m△t1=2.1×103J/(kg?℃)×2kg×{?5℃?(?20℃)}=6.3×104J;2kg的水从5℃升高到15℃吸收的热量是Q2=c水m△t2=4.2×103J/(kg?℃)×2kg×(15?5℃)=8.4×104J,所以Q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小明等4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两端的电压UAB、 L2两端的电压UBC和L1 L2两端的总电压UAC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1)小明根据第一次的实验数据断定“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一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电池个数)方法二:更换其中一个灯泡(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是________的。经检查__________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②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的,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实验所用的灯泡规格相同 断开 电路连接 物理量(或电压)没有单位 二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解析】解答:(1)小明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实验所用的灯泡规格相同;(2)①在拆接电路时,为保证电路原件不被烧毁,开关必须是断开的,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②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物理量(或电压)没有单位;③观察表格中后面两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山东省乐陵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 搓手取暖              B. 玩滑梯,臀部发热

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 压缩空气引火

C 【解析】【解析】 ABD、搓手取暖、玩滑梯以及压缩空气都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的;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是通过热传递使纸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C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 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发明电话机的科学家是( )

A. 爱迪生 B. 伏特 C. 赫兹 D. 贝尔

D 【解析】贝尔是最早发明电话机的科学家,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检验题 题型:填空题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____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热运动 相互作用情况 机械运动情况 【解析】解答: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检验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

B.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其内能也不变

C.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不一定升高

D.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 【解析】解答: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不一定升高,还有可能不变,例如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它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 单元提优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 单元提优测试题】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明设计了探究方案,用相同的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做了两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1)分析表一(或表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还能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车在同一高度释放时,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长 小车所受阻力一定(相同)时,释放时的高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 【解析】(1)分析表一或者分析表二可以发现:小车在同一高度释放时,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长。(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具体来说分析表一的第一次数据和表二的第一次数据,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一定,阻力一定,小车释放的高度不同,小车的运动距离不同就是由小车释放高度引起的,故得出:小车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 单元提优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 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解析】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B. 二力的三要素相同,由于力的方向相同,所以二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C. 物体受到的拉力可能小于或大于重力,所以拉力和重力不一定是平衡力,故C选项说法错误;D. 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1 力 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在一次拔河比赛中,经过激烈比拼,最终甲队获胜,关于这场拔河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B. 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小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C. 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 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 【解析】因绳子质量不计,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和乙队对甲队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都错误;以甲、乙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到的外力只有两个摩擦力,甲胜是因其受摩擦力大于乙对地面的摩擦力而获胜,即D正确。故选D。 考查了静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