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

B.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的描述微观细致。

C.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B.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答案

【1】B

【2】D

【3】B

【解析】

【1】B项原文为“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进一步被细化”,意为“‘永字八法’的讨论”影响“这种理论”,题干表述为“这种理论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转述错误。

【2】D项原文中《书谱》讲到了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所用关联词是“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选项中转述中变为“不仅是” “而且是”,为递进关系,句间关系错误。

【3】B项原文中并没有信息表示“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是“互为因果”,理解表述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 Does it matter much the sales manager wont attend the meeting tomorrow?

--- I have no idea.

A. if

B. what

C. when

D. tha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胆qiè 造( 铅笔(xiāo

B骗(méng) 手(cuō) 毒(dǎi) 闷()

C.讥qiào 怔(zhèng 合(cuō

D.滑 制(xián 见(xi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Eating too much fat can heart disease and cause high blood pressure.

A. result from

B. contribute to

C. attend to

D. lead 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It now seems certain Tom will fail in the exam.

A.whether

B.if

C.that

D.wh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湘西人民淳良的心灵。

B.文章中几次提到祖父的可能死亡,这样写,是为后文老人在雷雨夜猝死而做了铺垫,也是祖父暗示翠翠要做好思想准备,要她坚强一些。

C.文章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写她摘虎耳草,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希望听见他的歌,喜欢他歌里的韵味,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D.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其中的柔软里有一种薄薄的凄凉,有青春的烦恼,有一种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中,全是陶渊明表达归隐田园乐趣的一组是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