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各项中,全是陶渊明表达归隐田园乐趣的一组是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③⑤三项是陶渊明写自己的心情和志趣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

B.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的描述微观细致。

C.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B.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医学上的失语症是指一个人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出现严重病变,他的语言认知能力、语言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遭到严重损害,他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道德失语症不是指一个人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借助道德语言能力表达其善恶判断、善恶评价和善恶选择。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确实没有语言能力,而道德失语症患者是拥有道德语言能力但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发挥这种能力的人。医学上的失语症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是选择性的。

道德失语症患者的道德失语具有习惯性特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某个原因(如善恶判断失误)偶然性地道德失语,他还算不上道德失语症患者。道德失语症患者是那种对善恶不辨习以为常的人,他们习惯性地不以善为善,习惯性地不以恶为恶。因此,每当有具体的道德语境需要他们扬善抑恶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于不发声。在应该弘扬善的时候,他们哑口无言;在应该抑制恶的时候,他们也缄默不语。何以如此?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语言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

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蔚然成风,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个体需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特别是应该致力于锻炼道德勇气,以使自身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能够明辨善恶和扬善抑恶。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集体需要不断加强集体道德建设,特别是应该在集体内大力弘扬以明辨善恶为荣的良好风尚,以使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氛围。一个社会应该致力于推动所有个体和集体自觉地、勇敢地趋善避恶。善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这是人类道德生活的真实图景。在这种道德生活图景中,人类必须善恶分明。否则,人类的道德生活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治疗道德失语症患者是任何一个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的社会都不能不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个人和集体勇于趋善避恶、扬善抑恶是一个社会道德昌明的重要标志。

【1】下列有关道德失语症患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相比,道德失语症患者在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上并不存在阻断性障碍。

B.道德失语症患者缺少对善恶的判断、评价和选择的能力,更不愿或不敢借助道德语言表达对善恶的态度。

C.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因缺乏道德勇气而保持沉默是道德失语症患者的一种习惯性行为。

D.如果道德失语症患者群体得不到治疗,人们的道德生活世界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人因为对善恶进行判断时出现失误而偶然性地没有维护道德,那么他不是道德失语症患者。

B.医学上的失语症是人脑的一种严重病变,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不是生理性疾病,是选择性的。

C.那种维护道德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就是道德勇气,它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

D.人类只要拥有了基于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意德,就能修炼道德修养,成为有道德的人。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治疗道德失语症的主要方法。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舟遥遥以轻ráng),风飘飘而吹衣。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微。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chóu)。

D.登东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中画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B.其无礼于晋 乱易整,不武

C.失所与 吾还也

D.今老矣,无能也已 且君尝晋君赐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宋词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 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宋词的流派众多,佳作 ,其中最具代表的婉约、豪放两大流派将宋词推向文学高峰。直到今日,宋词仍 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很高的艺术享受。

A.别树一帜 层出不穷 熏染

B.别出心裁 不绝如缕 陶冶

C.别树一帜 层岀不穷 陶冶

D.别出心裁 不绝如缕 熏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