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1分)读材料一、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它还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图中A地有丰富的石林、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请说出其形成的条件。(4分)

(2)图中虚线框内有一列山脉,请说出其走向。(2分)

(3)指出图示区域内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布拉风形成的原因。(5分)

 

【答案】

(1) 广布的石灰岩(2分) 温暖湿润的气候(2分)

(2)西北东南走向(2分)

(3)黑海西北部海区 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2分,写出一个即可得2分)

(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高原山地上,形成高气压(1分),而温暖的海面上形成低气压(1分),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A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广布的石灰岩和温暖湿润的气候。

(2)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3)由图中信息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布拉风出现的地区为黑海西北部海区和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布拉风形成的原因是(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高原山地上,形成高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形成低气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考点: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山脉走向的走向、布拉风出现的地区和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山脉走向的走向、布拉风出现的地区和形成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9分)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①中下游河段规划建设十三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 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 029.6亿千瓦时。该河流是我国仅剩的两条未开发的大河之一。但有专家呼吁:不要在该河流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的河。

材料二: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建坝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拆坝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撤除了500多座水坝。下表是近年部分被拆除的水坝。

水坝名称

建造时间

拆除年份

作用影响

南巴塔维亚水坝

20世纪初

2003

将有利于鱼类迁徙

威恩彻斯特水坝

不详

2002

开辟了南美鲱鱼、河鲱鱼、美洲鳗及大西洋鲑的产卵地以及濒危物种矮楔贝的繁殖

瓦贝卡水坝

19世纪50年代

2001

恢复了迁徙鲑鱼和鳟鱼的产卵和小吻鲈的栖息地,水质提高,保存印第安人文化,增加公共休闲地

材料三:见下图

(1)读上图,①是        ,②是        ,③是        。河流②最后注入       洋。(4分)

(2)分析河流①水能丰富但至今尚未开发的原因。(2分)

(3)专家呼吁,不要在河流①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的河的理由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4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下南海,穿马六甲海峡,跨印度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2009年1月6日到达B地,并于当地时间1月6日11时起正式开始为我国商船护航。
材料二:世界局部区域图。

(1)B地所在的时区是        。(1分)
(2)图中E是         海峡,F是         海峡。(2分)
(3)图中G山脉是由                 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隆起而形成的。(1分)
(4)长期以来,图示地区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争夺非常丰富的
         资源和十分短缺的              资源。(2分)
(5)某商船从B海域航行到A海域过程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2分)

A.船员看到沿岸农民正收割小麦
B.经过E海峡时商船为顺水航行
C.时常有暴雨天气出现
D.到达A海区后商船吃水更深
(6)试分析M地盛产长绒棉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11分)读材料一、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它还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图中A地有丰富的石林、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请说出其形成的条件。(4分)
(2)图中虚线框内有一列山脉,请说出其走向。(2分)
(3)指出图示区域内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布拉风形成的原因。(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6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组图中,甲图是“欧洲局部区域分布图”,乙图是 “乌拉尔工业区(P)图”。读图和材料一,分析完成(1)~(3)问(20分)。

材料:20世纪30~40年代前,俄罗斯的经济活动重心在西部地区(欧洲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工业建设向东发展,乌拉尔工业区形成;二战后,随着东部地带(亚洲部分)的开发,乌拉尔逐渐壮大成俄罗斯第三大工业区。

(1)读材料一和甲、乙两图,说出与德国传统工业区N相比,P工业区发展的不同条件(8分)。

(2)读甲图,说明M海港交通位置的重要性(6分)。

(3)读甲图, 写出N所在国以西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名称,并简要分析该种能源丰富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