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
A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则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B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表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1. A.
    A
  2. B.
    B
  3. C.
    C
  4. D.
    D
BC
分析:A.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B.先加过量盐酸酸化,以除去银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BaCl2溶液.如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硫酸根;
C.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则颜色加深;
D.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
解答:A.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对于该反应Fe2+为还原剂,NO3-为氧化剂,被还原成NO,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故A错误;
B.向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任何现象,说明一定没有Ag+,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时溶液为酸性,而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则白色沉淀为BaSO4,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B正确;
C.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显示红色,是由于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其中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受温度的影响,微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说明温度高,水解程度大,碱性增强,所以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葡萄糖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注意正确获取题干信息并能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检验方法,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生成
原溶液中含有SO42-
B 向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 白色沉淀变黄 AgI比AgCl更难溶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一定是乙烯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
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没有砖红色
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生
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合肥一模)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
B 光洁的铁钉放在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铁钉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C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静置,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氧化性:Br2>Fe3+>I2
D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 Ksp(AgCl)<Ksp(Ag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盐酸中滴加水玻璃,用激光笔照射,有丁达尔现象 说明有硅酸胶体生成
B 蔗糖溶液加入稀硫酸,加热,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加热,无银镜生成 说明蔗糖未发生水解
C 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后加热,将产生的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说明有乙烯产生
D 在新制的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 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发生反应先生成NO进而与O2反应生成NO2
B 取皂化反应的混合液滴入盛水的烧杯中,出现油滴 皂化反应完全
C 在溴乙烷中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并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水、酸性KMnSO4溶液,KMnSO4溶液紫红色褪色 使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硫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