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用Mg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 r(H+)<r(Mg2+)<r(N3–)<r(Cl) 第三周期ⅡA Mg2Si 熔融,电解 NH3NH4Cl SiC 2Mg(OH)2+2SO2+O2=2MgSO4+2H2O CH3CH2CHOCH3CHO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流程过程,先判断出A2B的化学式,带入框图,结合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为Mg2+、Cl、N3-、H+,比较离子半径应该先看电子层,电子层多半径大,电子层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这几种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H+)<r(Mg2+)<r(N3–)<r(Cl)。Mg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氢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1Mg2+2OH-,所以电子式为:

(2)根据元素守恒,A2B中就一定有MgSi,考虑到各自化合价Mg+2,Si-4,所以化学式为Mg2Si。反应②是MgCl2熔融电解得到单质Mg,所以必备条件为:熔融、电解。反应①需要的是Mg2Si、NH3NH4Cl,而后续过程又得到了NH3NH4Cl,所以可以循环的是NH3NH4Cl。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该耐磨材料一定有SiC,考虑到课本中介绍了碳化硅的高硬度,所以该物质为SiC。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镁这样的碱应该反应得到盐(亚硫酸镁),考虑到题目要求写出得到稳定化合物的方程式,所以产物应该为硫酸镁(亚硫酸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得到),所以反应为:2Mg(OH)2+2SO2+O2=2MgSO4+2H2O。

(5)利用格氏试剂可以制备,现在要求制备,所以可以选择RCH3CH2,R’CH3;或者选择RCH3,R’CH3CH2,所以对应的醛RCHO可以是CH3CH2CHOCH3CH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中进行2SO2(g)+ O2(g)2SO3(g) ΔH < 0 。下列图像及对图像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A. 只改变温度时,(1)中甲的温度比乙的温度高

B. (2)表示起始时只加反应物达平衡,在t1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

C. (3)表示容积不变增加氧气的浓度,平衡右移,平衡常数增大

D. 容积可变时,在t1时刻向达平衡的上述反应加入SO3可用图像(4)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固体烧碱 ②HCl气体 ③SO3 ④CCl4石墨浓硫酸液态醋酸碳酸钙熔融KCl中,(填编号,下同)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lP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T2>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象中四个点的Ksp:a=b>c>d

B. AlPO4在b点对应的溶解度大于c点

C. AlPO4(s)Al3+(aq)+PO43-(aq)△H<0

D. 升高温度可使d点移动到b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环境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2(g)3molH2(g)

1molCH3OH(g)和1molH2O(g)

平衡时c(CH3OH)

c1

c2

平衡时能量变化

放出29.4kJ

吸收akJ

①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v(CO2)消耗=v(CH3OH)生成 b.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改变

cCO2CH3OH的浓度之比不再随时间改变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改变

②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后,下列不能提高H2转化率的操作是_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充入更多的H2 c.移除甲醇 d.增大容器体积

cl_________c2(“>”“<”“=”)a=_________

④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若甲中反应10s时达到平衡,则010s内甲中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

2)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

Bd点:vv

C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D.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T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CO2主要转化为______(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c(HCO3)∶c(CO32)=2∶1,溶液pH=___________。(室温下,H2CO3K1=4×107K2=5×1011

(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

CH4(g)+ CO2(g) 2CO (g)+ 2H2(g)

①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O(CO)

键能/kJ·mol1

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分别在VL恒温密闭容器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CH4和CO2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填“A” 或“B ”)。

②按一定体积比加入CH4和CO2,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和H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选温度为900℃的原因是________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2+6e6O2

6CO2+6O23C2O42

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________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OH B. H2SO4 C. 蔗糖 D.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锌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Z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和Cu组成。第一电离能1(Zn)_______1(Cu)(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ZnF2具有较高的熔点(872 ℃),其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ZnF2不溶于有机溶剂而ZnCl2、ZnBr2、ZnI2能够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O3)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ZnCO3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5)金属Zn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堆积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 cm,高为c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Zn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晶体硅

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铜电极

C. 甲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甲醇在负极被氧化

D. 原电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