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课外小组欲鉴定某硫酸钠样品中是否含有亚硫酸钠,设计方案如下: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往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如果溶液紫色褪去,说明该样品中含有亚硫酸钠.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
(2)图I表示10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0mL,如果刻度A为30,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22.0mL.图II表示25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字母)D.
A.等于amL         B.等于(25-a)mL          C.大于amL         D.大于(25-a)mL
(3)该小组同学欲测定样品中亚硫酸钠的含量,操作步骤如下:
a.称取mg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并置于锥形瓶中
b.将V1mL  C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过量)倒入锥形瓶中振荡
c.用C2mol/L草酸钠(Na2C2O4)溶液滴定过量的KMnO4,至滴定终点时用去Na2C2O4溶液V2mL
①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紫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
②样品中Na2SO3的物质的量为10-3×(2.5C1V1-C2V2) mol.(用含C1、V1、C2、V2的代数式表示).
(4)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2SO3的物质的量偏高的是BD(填字母,双选).
A.未用Na2C2O4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仰视盛有Na2C2O4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后俯视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D.滴定时摇动锥形瓶,瓶中的液滴溅出.

分析 (1)利用酸性KMnO4溶液的强氧化性将亚硫酸钠氧化成硫酸钠,而KMnO4溶液被还原成锰离子,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书写;
(2)量筒刻度从下到上增大,滴定管刻度0刻度在上,从上到下增大,且最大刻度以下没有刻度,以此解答该题;
(3)①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故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KMnO4溶液呈紫色,滴入最后一滴Na2C2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滴定到终点;
②依据滴定消耗的Na2C2O4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计算剩余高锰酸钾的量,再根据高锰酸钾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
(4)A.未用Na2C2O4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则导致滴定时消耗Na2C2O4体积偏大;  
B.滴定前仰视盛有Na2C2O4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后俯视,则导致滴定时消耗Na2C2O4体积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导致滴定时消耗Na2C2O4体积偏大;
D.滴定时摇动锥形瓶,瓶中的液滴溅出,则导致滴定时消耗Na2C2O4体积偏小.

解答 解:(1)该反应原理为酸性KMnO4溶液的强氧化性将亚硫酸钠氧化成硫酸钠,而KMnO4溶液被还原成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故答案为: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
(2)量筒小刻度在下,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0mL,刻度A为30,则刻度B为20,AB间每一小格为2mL,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2.0mL;
滴定管刻度0刻度在上,从上到下增大,图Ⅱ表示25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且最大刻度以下没有刻度,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一定大于(25-a) mL,
故答案为:22.0;D;
(3)①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故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KMnO4溶液呈紫色,滴入最后一滴Na2C2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滴定到终点,故答案为:酸;紫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
②用C2mol/L草酸钠(Na2C2O4)溶液滴定过量的KMnO4,至滴定终点时用去Na2C2O4溶液V2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剩余高锰酸钾物质的量为$\frac{C{\;}_{2}V{\;}_{2}×10{\;}^{-3}×2}{7-2}$mol,所以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为C1V1×10-3mol-$\frac{C{\;}_{2}V{\;}_{2}×10{\;}^{-3}×2}{7-2}$mol,依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MnO4-+5SO32-+6H+=2Mn2++5SO42-+3H2O,
        2             5
C1V1×10-3mol-$\frac{C{\;}_{2}V{\;}_{2}×10{\;}^{-3}×2}{7-2}$mol      $\frac{5}{2}$×(C1V1×10-3mol-$\frac{C{\;}_{2}V{\;}_{2}×10{\;}^{-3}×2}{7-2}$mol)=10-3×(2.5C1V1-C2V2)mol  
故答案为:10-3×(2.5C1V1-C2V2);
(4)A.未用Na2C2O4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则导致滴定时消耗Na2C2O4体积偏大,所以计算出剩余高锰酸钾物质的量也就偏大,则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的高锰酸钾偏小,导致测得的Na2SO3的物质的量偏小,故A错误;  
B.滴定前仰视盛有Na2C2O4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后俯视,则导致滴定时消耗Na2C2O4体积偏小,所以计算出剩余高锰酸钾物质的量也就偏小,则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的高锰酸钾偏大,导致测得的Na2SO3的物质的量偏大,故B正确;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导致滴定时消耗Na2C2O4体积偏大,所以计算出剩余高锰酸钾物质的量也就偏大,则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的高锰酸钾偏小,导致测得的Na2SO3的物质的量偏小,故C错误;
D.滴定时摇动锥形瓶,瓶中的液滴溅出,则导致滴定时消耗Na2C2O4体积偏小,所以计算出剩余高锰酸钾物质的量也就偏小,则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的高锰酸钾偏大,导致测得的Na2SO3的物质的量偏大,故B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组成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滴定法测定离子的浓度及误差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s)+H2O(g)?C O(g)+H2(g):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 器
容 积0.5L0.5LV
温 度T1T2T1
起始量2molC
1molH2O
1molCO
1molH2
4molC
2molH2O
A.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min的平均速率v(H2)=0.2mol•L-1•min-1
B.丙容器的体积V>0.5L
C.当温度为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4.5(mol•L-1
D.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4mol,则T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Na2S水解:S2-+2 H2O?H2S+2OH-
B.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
C.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IO-+H2O+CO2═CaCO3↓+2HClO
D.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IO-+H2O+SO2═CaSO3↓+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①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
②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
③铁制菜刀生锈
④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⑤维生素C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
⑥浓硫酸久置体积变大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18g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NA或1.204×1024个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2mol•L-1的Na2CO3溶液480mL.
(1)应称取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28.6g.
(2)根据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产生的影响,完成下列要求:
①Na2CO3•10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②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使用游码)
③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          ④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
⑤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
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①④(填序号,下同),偏低的有②③,无影响的有⑤.
(3)某同学改用固体Na2CO3配制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B.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有关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下表中说法与判断均正确的是(  )
选项说法1说法2判断
ANa+、Mg2+、O2-、F-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说法1说法2均正确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热稳定性:HCl>HI说法1说法2均正确
C原子半径:Na>Mg酸性:H2SO3>H2SO4说法1说法2均错误
D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说法1错误说法2正确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广泛利用着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时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只要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少污染.废旧印刷电路板经粉碎分离,能得到非金属粉末和金属粉末.
(1)下列处理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末的方法中,不符合环境保护理念的是BD(填字母).
A.热裂解形成燃油B.露天焚烧
C.作为有机复合建筑材料的原料D.直接填埋
(2)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Cu(s)+2H+(aq)═Cu2+(aq)+H2(g)△H=+64.39kJ•mol-1
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1
H2(g)+$\frac{1}{2}$O2(g)═H2O(l)△H=-285.84kJ•mol-1
在 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H2O2(l)+2H+(aq)=Cu2+(aq)+2H2O(l)△H=-319.68KJ.mol-1
(3)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H2O2和3.0mol•L-1H2SO4的混合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见下表).
温度(℃)220330440550660770880
铜平均溶解速率(×10-3mol•L-1•min-177.3488.0199.2577.9877.2466.7355.76
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H2O2分解速率加快.
(4)在提纯后的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2Cu2++SO32-+2Cl-+H2O$\frac{\underline{\;\;△\;\;}}{\;}$2CuCl↓+SO42-+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