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Ⅰ)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

(2)已知: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J·℃﹣1•g﹣1,0.5mol•L﹣1盐酸和0.55mol·L﹣1NaOH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反应物及用量

溶 液 温 度

t1

t2

1

50mL0.55mol•L-1NaOH溶液

50mL.0.5mol•L-1HCl溶液

20℃

23.3℃

2

50mL0.55mol•L-1NaOH溶液

50mL.0.5mol•L-1HCl溶液

20℃

23.5℃

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H1=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②已知:CH3COOH(aq)CH3COO-(aq)+H+(aq) △H2>0 ,

CH3COOH(aq)+OH-(aq)= CH3COO-(aq)+H20(l) △H3 则△H3_____△H1(填“>”、“<”、“=”)

(Ⅱ)某实验小组利用硫酸酸化的KMnO4与H2C2O4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测定KMnO4溶液完全褪色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编号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H2O/mL

温度/℃

KMnO4溶液完全褪色时间(s)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0.20

2.0

0.010

4.0

2.0

25

t1

0.20

4.0

0.010

4.0

0

25

t2

0.20

4.0

0.010

4.0

0

50

t3

(3)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1_____ t2(填“>”、“<”、“=”),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②和实验③两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硫酸酸化的KMnO4与H2C2O4反应开始时,溶液褪色慢,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明显加快。针对上述实验现象,该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①:硫酸酸化的KMnO4与H2C2O4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补充)

要证实猜想②,除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水 D.氯化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步 骤

解 释 或 实 验 结 论

(1)称取A 9.0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

试通过计算填空:

(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将此9.0gA在足量纯O2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分别增重5.4g和13.2g.

(2)A的分子为:      

(3)另取A 9.0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LH2(标准状况).

(3)写出A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4)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

(4)A中含有      种氢原子.

(5)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沙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化学试卷(A卷) 题型:选择题

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υ(D)=0.25 mol·L﹣1·s﹣1,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z=2 B. 2 s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的7/8倍

C. 2 s后,B的浓度为0.5 mol/L D. 2 s时C的体积分数为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五中、襄阳四中等)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I、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⑴反应I:C(s) + H2O(g)CO(g) + H2(g) ΔH = +135 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II:CO(g) + H2O(g) CO2(g) + H2(g) ΔH = ?41 kJ·mol-1。如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 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从小到大的顺序)

② 若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和水气变换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_______(填“T1”或“T2”或“T3”)。

⑶① 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_______。

② 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溶液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II、利用甲烷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气体,将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利用的化学品,其能源和环境上的双重意义重大。该技术中的化学反应为:

CH4 (g)+3CO2 (g)2H2O(g)+4CO(g) H>0

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原理示意如图:

⑷过程II,实现了含氢物种与含碳物种的分离。生成H2O(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⑸假设过程I和过程II中的各步均转化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过程I和过程II中均含有氧化还原反应

b.过程II中使用的催化剂为Fe3O4 和CaCO3

c.若过程I投料,可导致过程II中催化剂失效

(6)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2 mol CH4(g)和4.8 mol CO2(g),发生反应CH4 (g)+3CO2 (g)2H2O(g)+4CO(g) H>0,实验测得,反应吸收的能量和甲烷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像如图。计算该条件下,此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五中、襄阳四中等)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甲图装置可证明ρ(煤油)< ρ(钠) < ρ(水)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 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 用丁图装置制取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X和bmolY,发生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时,测得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37.5%。则a:b为

A. 1 3 B. 3 1 C. 3 2 D.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A、B、C三种主族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nsn,B元素原子的M层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C元素原子L层的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 A3BC4 B. A2BC4 C. A2BC3 D. A4BC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选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l00mL溶液可能含有Na+、NH4+、Fe3+、CO32 -、SO42 -、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溶液一定存在CO32 -和SO42 -,一定不存在Fe3+

B. 是否存在Na+只有通过焰色反应才能确定

C. 原溶液一定存在Na+,可能存在Cl-

D.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Cl-,则c (Na+) =0.1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 热稳定性:H2O>HF>H2S ② 原子半径:Na>Mg>O ③ 酸性:H3PO4>H2SO4>HClO4④ 非金属性:S>O>F ⑤碱性:NaOH>Mg(OH)2>Al(OH)3

A. ①③ B. ②⑤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