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激素中.不是垂体分泌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胰液素D.生长激素

分析 各种激素的名称和作用:

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化学本质主要生理功能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糖蛋白促进甲状腺的增生与分泌
促肾上腺激素39肽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与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
促性腺激素糖蛋白促进性腺生长、生殖细胞生成和分泌性激素
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解答 解: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合成分泌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垂体分泌的激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浙江苍南求知中学高二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猎豹与斑马的相互选择是共同进化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C.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D.地球上早期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表示细胞生命历程与个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年个体不再发生①②的过程
B.幼年个体不会发生③的过程
C.③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D.④过程中细胞形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①,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⑤结构是效应器,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图乙中的③表示突触小泡,该结构由高尔基体(细胞器)形成.其中含有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3)图乙中信号只能从M传递给N,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4)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兴奋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5)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6)只破坏图甲中的结构③,利用电刺激设备和电位测量仪,通过观察⑤的反应,如何判断②和④在反射弧中的功能.请简要说明.刺激②,⑤没有反应,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中,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血红蛋白 ③淀粉 ④唾液淀粉酶 ⑤胰岛素 ⑥抗体.
A.①③④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  )
A.肾小管B.垂体C.下丘脑D.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X、Y物质分别代表C3和丙酮酸
C.①④过程中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组ABCD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
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
(1)图中曲线②和③分别是A组和D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B组相比A组接触氧气少,一段时间后细胞增值减缓.
(3)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取样后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其他同学的数值大很多.经过大家分析探讨可能是在取样过程中和观察计数时出现了操作不当和计数对象错误.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误差原因是取样时没有摇匀锥形瓶和计数时将死亡的酵母菌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