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合成并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促使机体减少摄食,增加能量释放,进而使体重减轻。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引发的肥胖与小鼠体内瘦素有关,科研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

1)瘦素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运输至下丘脑,并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产生信号,在________________形成饱腹感,从而抑制食欲。

2)蛋白酶P是下丘脑中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一种关键蛋白。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饲喂高脂饮食,一组饲喂正常饮食。一段时间后,测定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关于蛋白酶P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两种假说机制如图2所示。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及部分思路,完善实验。

实验材料:蛋白酶P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若干只,高脂饮食,正常饮食。

(要求与说明:饮食用量和次数按照小鼠正常水平,方式为饲喂;检测指标为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测定,具体检测过程不做要求)

A.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等量的蛋白酶P基因敲除小鼠编号丙组;

_____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

B.预测实验结果:用柱形图来表示假说二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

C.分析与讨论:

为使实验结果更加严谨,还应进一步测定________________

【答案】(瘦素)受体 大脑皮层 蛋白酶P含量增加 ①将若干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 甲组每天饲喂适量的正常饮食,乙组和丙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高脂饮食 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测定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结果示意图

(血液中的)瘦素含量

【解析】

1.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产生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分析图1相关实验,自变量为高脂饮食和正常饮食,因变量为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由结果可知,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含量增加。

4.分析图2相关实验,为证明蛋白酶P的作用,实验可分为三组,甲组野生型小鼠(正常饮食)、乙组野生型小鼠(高脂饮食)、丙组蛋白酶P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饮食),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测定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

1)瘦素是一种具有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功能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大脑皮层是感觉形成中枢。

2)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使下丘脑细胞产生的饱腹信号减弱,因而难以抑制食欲。蛋白酶P是下丘脑中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一种关键蛋白。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饲喂高脂饮食,一组饲喂正常饮食。一段时间后,测定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由实验结果可知,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含量增加。

3A、该实验分成三组,甲组野生型小鼠(正常饮食)、乙组野生型小鼠(高脂饮食)、丙组蛋白酶P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饮食);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测定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甲乙两组对照证明高脂饮食可以影响瘦素或受体的含量,结合丙组证明是高脂饮食通过影响蛋白酶P的含量进而影响瘦素或受体的含量。

B、若蛋白酶P作用于瘦素受体,则乙组瘦素受体含量低于甲组和丙组,而丙组瘦素受体含量高于甲组,

C、②为使实验结果更加严谨,还应进一步测定血液中的瘦素含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C. 在0-5μmolL-1浓度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

D. 若探究10 umol L-1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3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鸡的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已知基因A决定羽毛产生色素,a不产生色素,B抑制色素的产生,b不起抑制作用。现有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羽鸡品种,品种甲的基因型为AABB,品种乙的基因型为aabb,将品种甲、乙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F2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鸡一定表现为白羽黑斑,还有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鸡也可能表现为白羽黑斑。

2)有人推测白羽黑斑性状的出现是由于Bb抑制作用不完全所致。可通过确定F2白羽黑斑的基因型来验证此推测,方法为:将白羽品种乙分别与F2中的白羽黑斑杂交,得到多窝后代,统计每窝子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窝的子代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否则推测不成立。

3F2中白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有色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调查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

C.该家系图谱中已出现的女性均携带致病基因

D.若Ⅲ-4为女性,则患病的概率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糯稻:禾本科一年生植物,是稻的粘性变种,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还可加工成米酒、米醋等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请据图回答:

1)糯稻秸秆中的纤维素需要被分解才能得到更多副产品。因此在①过程中,需要筛选出优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菌菌种进行稀释,用________________(工具)接种在________________并添加刚果红(能将纤维素染成红色复合物)的固体培养基上,挑选若干个________________的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_

2)与酿制果酒相比,在②中利用糯米酿酒,需增加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酒曲中的黑根霉或________________中的淀粉酶完成的。

3)欲进一步进行③过程酿醋,在原有培养条件下接种醋化醋杆菌,再持续通入无菌空气进一步发酵,但几乎未能得到果醋,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醋化醋杆菌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则可实现其与发酵产物的分离。

(二)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奶牛品种进行改造,可以从奶牛中提取人类临床所需的大量血清白蛋白。请根据以下流程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中奶牛组织经________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悬浮液。若将其接种到细胞培养瓶中,形成________________并增大以后进行传代培养,得到的细胞系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2)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______。构建重组质粒时,为了避免质粒和人血清蛋白基因自身环化,需使用________________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相应DNA分子进行切割。

3)过程③需要借助精密的________________和高效率的细胞融合法。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过程④和⑤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A.过程④需要配置一系列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液

B.过程⑤前不需要鉴定重组胚胎的性别

C.分割后的重组胚胎还需过程④和⑤才能获得转基因奶牛

D.最终培养得到转基因奶牛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体内生长素(IAA)与脂溶性小分子IAA甲酯(MeIAA)可以相互转化。在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IAAMeIAA分别处理拟南芥的种子,种子萌发后形成的下胚轴相对长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1AA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B.IAA对下胚轴生长的抑制作用比MelAA更显著

C.MeIAA进入细胞需要膜上载体协助并需要消耗能量

D.若在生长素浓度0~1μmol·L–1之间再设置实验组,下胚轴相对长度可能大于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⑤过程中

B.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仍可进行①④过程

C.能进行②或③过程的生物通常不含DNA

D.HIV主要在T淋巴细胞中完成③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种植物的花紫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植株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有人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杂交组合及结果判断,花色性状中紫色为________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在该植物体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存在________个,亲本中绿色矮茎植株A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组合①产生的F1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

(3)组合②中F1的自交后代会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组合类型,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变异发生在亲本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

(4)若仅考虑花的颜色,则组合①的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进行DNA亲子鉴定时,需大量的DNA。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可以使样品DNA扩增,获得大量DNA克隆分子。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的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图中黑色长方形是引物)。

(1)图中的变性、延伸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PCR反应中的DNA模板为P,第一轮循环的产物2个子代DNA为N1,第二轮循环的产物4个子代DNA为N2,N1、N2中含有模板DNA单链的DNA分别有________个、________个。

(3)某样品DNA分子中共含3 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A+T)/(G+C)=1/2,若经5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

(4)若下图为第一轮循环产生的产物,请绘出以a链和b链为模板经PCR扩增的产物。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