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能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的细胞分别是(  )
A.吞噬细胞和T细胞B.T细胞和浆细胞C.记忆细胞和B细胞D.白细胞和红细胞

分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补体.
2、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是由T细胞分泌的,在细胞免疫中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包括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参与体液免疫.

解答 解: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的特有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
B细胞接受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的黏附.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能较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③有5种
B.若③是腺嘌呤,则②是核糖
C.核酸只存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
D.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省高三上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有关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曲线,下列关于图中各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CD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植物在曲线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以后开始合成有机物

C.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暗反应速度的限制

D.各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昌十中高三上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列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请回答

(1)甲、乙两种作物最适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示意图如右。甲与乙比较,A点时细胞呼吸强度较高的是 ,B点时影响甲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而影响乙的是 。与甲比较,乙更适于生长在 环境中。

(2)取等量甲、乙叶片进行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到乙的滤纸条上以滤液细线为起点的第一条色素带宽度大于第二条,而甲则相反。据此推测,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含量比值高的是 叶片。

(3)土壤中镁含量减少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原因是 ,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

(4)为了延长作物生长后期叶片的寿命,可向叶面喷洒的植物激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一次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结实率

♀DD×♂dd

16/158

10%

♀dd×♂DD

77/154

50%

♀DD×♂DD

71/141

50%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________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________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________,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为验证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下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Ⅰ+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若__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同理可判断其他基因型,进而统计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________,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生长因子是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种分泌蛋白,其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对靶细胞的分裂有一定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因子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可能含有S元素
B.生长因子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中直接参与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靶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
D.如果细胞缺乏氨酸酸供应,对细胞的分裂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
C.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
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
A.脂肪酸B.核苷酸
C.氨基酸D.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细胞A在人体主要介导(参与)体液 免疫.
(2)过程①和②得到的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3)④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过程则需要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是否相同?不同为什么?抗体2形成过程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抗体1形成过程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农杆菌,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