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流程,请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所用的试剂分别是?????????????????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图2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 ,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3)蒜黄和韭黄都是在避光生长的条件下培育出来的蔬菜,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填选项代号)

A.两者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B.叶中缺乏形成叶绿素的基因

C.环境因素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D.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 光区域.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

5)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韭菜滤液用5%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的颜色相似,呈现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是?????????????????

 

【答案】

1无水乙醇(丙酮)、层析液

2)橙黄色、黄色;?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C

4)红;? 叶绿素不稳定,在强光下易分解。

5)碳酸钙(CaCO3);? 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解析】

试题分析:(1)色素提取用无水乙醇,色素分离用层析液。(2)扩散最快的色素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颜色是橙黄色、黄色,在光下后出现叶绿素的色素带,说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3)由于光照能影响色素的形成,说明环境因素影响了基因的表达。(4)韭菜中四种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韭黄中两种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差别体现在红光区。在强光下实验结果一致说明韭菜中叶绿素也不存在,可推知叶绿素在强光下被分解。(5)呈黄褐色,说明叶绿素被破坏,与未加碳酸钙相似,用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原因是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不易分解。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色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生物考试卷 题型:综合题

Ⅰ、下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   

生物
Ai
Bi
浮游植物(A1,B1)
9000
8100
浮游动物(A2,B2)
700
600
双翅目幼虫(A3,B3)
150
120
摇蚊(A4,B4)
1000
900
    
(注: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
i表示生物类群。)
⑴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⑵一年内, Bi能量的去向途径有                                                        
                                                                                  
                                                                          (4分)
⑶你认为采取                                                    措施,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
Ⅱ、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__     __
(2)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____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我们可采用右图的装置来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但图中这一装置还不够完善,请你帮忙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采集到小动物后,我们要对其丰富度进行统计,通常的统计方法有
        ___              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一)(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在一定范围内,阴生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隐蔽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A、B两种植物哪种是阴生植物,以叶绿素含量为测定指标,用遮阴网设置了四种遮阴条件进行实验(其它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

测定指标
不遮阴
遮阴50%
遮阴75%
遮阴87.5%
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
总叶绿素含量(mg/cm2
1.70
1.85
1.90
2.10
1.60
2.32
1.52
2.48
叶绿素a含量(mg/cm2
1.28
1.33
1.36
1.50
1.20
1.62
1.14
1.73
叶绿素b含量(mg/cm2
0.42
0.52
0.54
0.60
0.40
0.69
0.38
0.75
叶绿素a/叶绿素b
3.05
2.56
2.52
2.50
3.00
2.36
3.00
2.31
(1)从本实验结果判断,______________是阴生植物。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该植物叶片叶绿素a/b的比值变_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___含量相对增多,能更有效地吸收阳光,从而适应遮阴环境。
(2)该小组欲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将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控制在某一温度、50%遮阴条件下,测定叶片CO2的释放量。该实验思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_____
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又对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进行了探究。将A、B两植物的单位叶面积叶片置于两密闭小室中(体积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小室中CO2的变化,结果如下图(单位mg/L)。据图回答:

①45min内A种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为        (用CO2的消耗量表示)。
②B种植物的CO2补偿点为           (用CO2的浓度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一)(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在一定范围内,阴生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隐蔽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A、B两种植物哪种是阴生植物,以叶绿素含量为测定指标,用遮阴网设置了四种遮阴条件进行实验(其它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

测定指标

不遮阴

遮阴50%

遮阴75%

遮阴87.5%

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

总叶绿素含量(mg/cm2

1.70

1.85

1.90

2.10

1.60

2.32

1.52

2.48

叶绿素a含量(mg/cm2

1.28

1.33

1.36

1.50

1.20

1.62

1.14

1.73

叶绿素b含量(mg/cm2

0.42

0.52

0.54

0.60

0.40

0.69

0.38

0.75

叶绿素a/叶绿素b

3.05

2.56

2.52

2.50

3.00

2.36

3.00

2.31

(1)从本实验结果判断,______________是阴生植物。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该植物叶片叶绿素a/b的比值变_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___含量相对增多,能更有效地吸收阳光,从而适应遮阴环境。

(2)该小组欲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将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控制在某一温度、50%遮阴条件下,测定叶片CO2的释放量。该实验思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_____

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又对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进行了探究。将A、B两植物的单位叶面积叶片置于两密闭小室中(体积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小室中CO2的变化,结果如下图(单位mg/L)。据图回答:

①45min内A种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为         (用CO2的消耗量表示)。

②B种植物的CO2补偿点为            (用CO2的浓度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红树林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由滩涂、红树林、围基鱼塘等部分组成。生物兴趣小组对红树林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调研中的有关问题:(1)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由于鼠妇、蚯蚓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又因为身体微小,故常利用    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2)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  存的意义是            

(3)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如下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A代表____,C代表    。同学们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则黑脸琵鹭增重0. lkg,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kg。

(4)对某些运动类群进行解剖发现它们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昆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蝗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①上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

②上表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为   

(5)有科学家对一棵树的价值有以下的说法:如果将这棵树伐倒,把木材卖出,这棵树可以卖到50元;如果把这棵树的木料做成家具,此树可升值至1000元,但如果让其继续生长,则这棵树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局部环境,制造氧气等,它的价值可以高达30000元。将树木料做成家具是利用其直接价值,而其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是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联生物考试卷 题型:综合题

Ⅰ、下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   

生物

Ai

Bi

浮游植物(A1,B1)

9000

8100

浮游动物(A2,B2)

700

600

双翅目幼虫(A3,B3)

150

120

摇蚊(A4,B4)

1000

900

    

(: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

i表示生物类群。)

⑴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⑵一年内, Bi能量的去向途径有                                                         

                                                                                  

                                                                             (4分)

⑶你认为采取                                                     措施,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

Ⅱ、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__     __

(2)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____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我们可采用右图的装置来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但图中这一装置还不够完善,请你帮忙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采集到小动物后,我们要对其丰富度进行统计,通常的统计方法有

        ___              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