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不同种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生物膜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C. 有关生物膜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D. 细胞内的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前提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

C.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D. 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脂肪产生的水更多

②N、P不仅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也是脂肪、ATP、DNA、RNA不可缺少的成分 

③正常的植物转入无N、P的培养基,在相应一段时间内依然可以生长出正常的新叶

④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以碳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⑤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⑥Mg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因为合成叶绿素时需要Mg做原料

⑦番茄和水稻根系吸Si元素的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 )

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

③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④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⑥温度过高和偏低对酶活性影响的原理相同

⑦只有活细胞才能产生酶

⑧酶具有多种代谢功能

⑨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⑩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 5个 B. 4个 C. 6个 D. 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C.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D. RNA与DNA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如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现有五种果蝇,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和携带某些基因的染色体如下表。第二到第五种果蝇的性状都有隐性,且都由野生型(正常身、灰身、长翅、红眼)突变而来。

亲 本序 号

1

2

3

4

5

染色体

第Ⅱ

染色体

X

染色体

第Ⅲ

染色体

第Ⅱ

染色体

性状

野生型:

均显性性状

残翅(v)

白眼(a)

毛身(h)

黑身(b)

其余性状均为纯合显性性状

(1)用翅的性状做基因分离定律遗传实验时,可以选择的两个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F2表现型为__________时,说明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2)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的亲本组合有_____个(不考虑性别互换)。

(3)只作一代杂交试验就可验证是伴性遗传,可选用的亲本之一是5号和______号,相关的表现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1表现型为_________时,可验证题意。否则,说明相关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

(4)只经过一次杂交实验就可获得HhXAXa个体的亲本及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不全不计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是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 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 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 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D. 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福建省莆田市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色受Z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栗色, a基因控制黄色;B基因控制羽色的显现、b基因为白化基因,会抑制羽色的显现。 请分析回答:

(1)鹌鹑羽色的遗传属于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伴性”)遗传,控制羽色的这两对基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选用纯种黄羽雄鹑(ZaBZaB)与白羽雌鹑杂交,子一代雄鹑羽色均为栗色,子一代雌鹑羽色为______,亲本白羽雌鹑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让子一代雌雄相互交配(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3)有时未受精的鹌鹑蛋也能孵化出二倍体雏鹑,出现原因可能有三种:第一种是卵原细胞没有经过减数分裂,直接发育成雏鹑;第二种是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后直接发育成雏鹑;第三种是卵细胞核染色体加倍后直接发育成雏鹑。请预测上述每一种原因所发育成雏鹑的性别比例如何(WW的胚胎不能存活)?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