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大棚蔬菜种植的合理方案,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植株种植密度,研究了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

2)为探究高温对大棚蔬菜光合速率的影响,将甲、乙两种植物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

据图2分析,在40℃环境中,植物甲的光合速率降低主要是由于其光能捕获率大幅度下降,导致_______受到了限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

3)为探究CO2浓度和不同颜色的塑料或玻璃作棚顶对大棚蔬菜生长的影响,科研小组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比较图中ab两点的数据,可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_______,根据图3中数据可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选用_______(颜色)的塑料或玻璃做棚顶。

【答案】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 光反应 气孔导度下降,植物吸收的CO2量减少,导致暗反应受限 (适当)提高大棚中CO2浓度 白色(或无色)

【解析】

分析图1,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由图中曲线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在ab之间时,群体光合速率略上升,干物质积累速率基本不变,呼吸速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呼吸速率上升,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

分析图2,图中数据是将甲、乙两植物从25℃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光能捕获率占处理前的比例。分析数据可知,高温环境中甲植物的光能捕获率明显降低,乙植物的气孔导度明显降低。

分析图3,本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和不同波长的光照,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三种颜色的光照下,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均增强;在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比较为:白光>红光>黄光。

1)由图1曲线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由于群体光合速率不变,而呼吸速率仍在上升,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2)光合作用过程中,捕获的光能直接用于光反应,植物甲由于光能捕获率大幅度下降,导致光反应受到了限制,从而光合速率降低;植物乙的气孔导度明显降低,影响CO2的吸收,导致暗反应受限,光合速率降低。

3)分析图3ab两点可知,在红光条件下,由于b点的CO2浓度高于a点,导致b点的净光合速率更强,故(适当)提高大棚中CO2浓度,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分析曲线可知,在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比较为:白光>红光>黄光,故选用白色(或无色)的塑料或玻璃做棚顶,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枯草杆菌广泛分布于士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某工厂为生产耐高温的淀粉酶,开展了枯草杆菌菌株的筛选、酶的固定化分析研究,其流程如图所示:

1)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

2)取土样加入盛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常压加热至水沸腾后维持20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取出三角瓶置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液面产生黄白色皮膜,用接种环挑取菌膜,用_______法接种到平板上,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取出观察,若淀粉被水解,菌落周围会产生_______,选择优良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

3)在建立和优化淀粉酶固定化酶柱连续生产工艺研究中,通常要分析汁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所用酶的活性,然后主要优化各固定化酶反应器中的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反应pH和酶反应时间等因素。其中,酶反应时间可通过_______来调节。

4)工业生产中,对淀粉酶需求量很大,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将淀粉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具体是以海藻酸钠为“网格”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即采用______和交联法两种方法将酶固定化,以实现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对淀粉酶的需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

B. 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浓度

C. 在A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明显加快反应速率

D. 在该实验给定条件下,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对应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图Ⅰ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甲和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 [ ]____________(用数字和文字表示)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甲。

(3)图Ⅱ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B代表被____________利用的能量。从图中可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_____

A.a=b+c B. a<b+c C. a>b+c D.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简图,其中GLUT2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Na+/K+ATPase是钠钾ATP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高效的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B. 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有催化、运输、信息交流和密封细胞间隙的作用

C. 葡萄糖通过 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 Na+/K+ATPase也存在神经元细胞膜上,参与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香稻米香气馥郁,被视为水稻中的珍品。香稻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质,其中2-乙酰-1-吡咯啉(2-AP)是香稻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已知基因B编码酶B,基因F编码酶F,基因B的数量决定2-AP的积累量,2-AP的积累量与水稻的香味强度密切相关,2-AP的合成和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普通二倍体水稻中,基因F隐性突变后,稻米表现出香味性状的原因是____

2)基因b不能控制酶B的合成,基因型为Bbff的水稻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香味。浓香型水稻的基因型为____,无香味纯合水稻的基因型是____

3)将基因型为BbFf的无香味水稻自交,子代均没有出现香稻,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进行的探究实验一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甲是探究在温度为30℃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图乙表示该植物的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请回答:

1)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图甲装置的灯与试管之间安置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_____;为了改变光照强度,你认为应该釆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d时,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

3)已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若乙图中的直方柱的高度不发生改变,则c点应该向___________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人视觉的遗传病。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图1所示的两个家系图。

l)据图分析,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遗传。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与甲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研究发现,RP还存在其他遗传方式,并且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科研人员构建斑马鱼模型,探究rp2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敲除斑马鱼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rp2基因部分序列,筛选得到rp2基因杂合突变体。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对得到的F1进行rp2基因测序,发现序列不同的两种突变类型AB,如图2所示。

研究者认为,与突变型B相比,突变型A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rp2基因的功能。从分子水平分析,选择突变型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苏氨酸在相关的酶作用下,通过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髙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从图示过程可知,异亮氨酸的合成仅需要苏氨酸脱氨酶即可催化完成

B.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所以异亮氨酸的合成不需要ATP供能

C.异亮氨酸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时,为更好地合成异亮氨酸,细胞通过转录翻译合成新的苏氨酸脱氨酶

D.细胞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异亮氨酸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