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B. 四分体时期,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了重新组合

C. 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由于染色体减半而失去细胞的全能性

D. 通过二倍体马和二倍体驴杂交产生的二倍体骡属于新物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大肠杆菌是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其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下面是其培养基配方: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蛋白胨为大肠杆菌提供的主要营养有________________和维生素。从物理性质来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对该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在接种大肠杆菌前,需先将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为检测严重污染水体中大肠杆菌数量,将水样适当稀释后,取样涂布在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应选择颜色为_____________的菌落进行计数。该方法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本溪市高二学业水平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A. 细胞体积小 B. 单细胞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没有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毕业年级考前预测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医疗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传播,并可经母婴遗传由母亲传给孩子

B. HIV侵入机体后,机体可以产生对应的抗体与之结合形成沉淀,经由吞噬细胞吞噬

C. 艾滋病患者患恶性肿瘤的几率大幅提高,说明其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能力大幅减弱

D. HIV主要攻击T细胞,既影响细胞免疫也影响体液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高考实战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简化的食物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狼和鹿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鹰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_____kJ的太阳能来支持。

(2)调查草原中兔的种群密度时,因标记的个体易被其天敌捕食,会使调查的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鹰能根据兔的行为准确地选择目标捕食,兔也能根据鹰的生活习性躲避被捕食,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的作用。

(3)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假如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0.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0.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人类正在利用纤维素和某微生物产生的酶开发一种新的能源—乙醇。请回答相关问题:

(1)筛选微生物时,常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原因是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在筛选此微生物时,人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筛选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

(2)从该筛选的微生物体内提取的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衡量此酶这一指标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在生产葡萄糖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3)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将葡萄糖生产为乙醇,可利用____________技术使该微生物中的酶能够重复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

B.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 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

D. 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二倍体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用甲、乙、丙三种基因型不同的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用F1植株相互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1:1:1。请回答:

(1)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所利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经分析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基因型的植株在开花前死亡,那么死亡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若用F1植株和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若用乙的单倍体植株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则乙的基因型是______。培育单倍体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由于该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若想得到可育的红花矮茎新品种,可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那么它是在___________(时期)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分离了生长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B. 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

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同

D. 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的分布不均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