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阿拉伯胶是一种多糖,研究者从某地合欢树下距离地表深10~15cm处的土样中初筛到能合成阿拉伯胶降解酶的菌株SM01.
(1)下表所示培养基中,能用于从土壤中筛选出SM01菌株的是D(填写编号),选用该培养基的理由是A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 B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且有阿拉伯胶酶,会影响对SM01自身产生的酶活力的测定结果;C培养液缺乏阿拉伯胶酶催化底物阿拉伯胶,会影响SM01的生长,也无法对阿拉伯胶酶活力进行测定.
培养液 阿拉伯胶NaNO3 牛肉膏 K2HPO4MgSO4•7H2O KCIFeSO4•7H2O琼脂
 A 25g/L••
••

 1g/L
 1g/L 0.5g/L 0.01g/L 
 B 25g/L••
 3g/L
  1g/L 1g/L 0.5g/L0.01g/L 
 C•• 3g/L••
 1g/L
 1g/L 0.5g/L0.01g/L 
 D 25g/L3g/L•• 1g/L 1g/L 0.5g/L 0.01g/L 
(2)培养基A不能(能/不能)用于筛选SM01菌株,理由是A培养液缺少氮源.

分析 从混合样品中获得某种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是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一“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或不加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选择培养基(如在含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分离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在不含N的培养基上分离圆褐固氮菌);或根据分离对象对pH、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喜好,改变培养环境的理化性质,使环境条件最适宜该微生物的生存,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第二种办法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制物,经培养后,原来占优势的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乘机大大增殖,使之在数量上占优势(如在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分离真核微生物).

解答 解:(1)D若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必须以阿拉伯胶为唯一碳源,不能加入牛肉膏等其它碳源.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培养液中不能加其它阿拉伯胶酶,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另外微生物培养的其它营养(氮源、水、无机盐等)必须齐全.因此,能用于从土壤中筛选出SM01菌株的是D.
(2)A培养液缺少氮源,不能用于筛选SM01菌株.
故答案为:
(1)D     A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 B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且有阿拉伯胶酶,会影响对SM01自身产生的酶活力的测定结果;C培养液缺乏阿拉伯胶酶催化底物阿拉伯胶,会影响SM01的生长,也无法对阿拉伯胶酶活力进行测定
(2)不能      A培养液缺少氮源

点评 本题结合数据表格,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作用,能结合表中信息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示某动物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B图细胞,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②核糖体,该细胞中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②③④⑤ (填图中标号).
(2)在细胞中起交通枢纽作用的细胞器高尔基体.
(3)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和  叶绿体.假如A图为动物细胞,不应有的结构是1、3、9(填标号),应添加的结构是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18(或g)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4293234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ae或fg段获得的.
(3)图B中e与f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慢,与b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时刻温度较低.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置于遮光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的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M-N.
(4)图C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不考虑光照对温度的影响,图C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
(5)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D所示.当光照强度为a时,比较A、B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A、MB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A、NB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A=MB、NA>NB(填>、<或=).此时A植物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移动到囊状结构薄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后者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由此可知AS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P53蛋白积累量较多(高).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是通过溶酶体(细胞器)来完成的.
(2)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
(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4)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现产前诊断出一个15号染色体为“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该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的几率是$\frac{1}{3}$(不考虑基因突变,请用分数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相关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代表生产者的曲线是甲,代表消费者的曲线是乙和丙,丙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2)在AB时间段内,甲每年增加7.5%,并接近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数量为3000,则20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20=3000×1.07520(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结果).
(3)若甲生物种群还有的总能量为7.1×109kJ,则从理论上讲,丙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为2.84×108kJ.
(4)图中C处甲数量开始回升的原因是丙的增长控制了乙的增长,间接地保护了甲,所以使甲数量回升,由此说明了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一健康男子进行冬泳.下列与机体相关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分泌量均增加
B.大脑皮层产生冷觉,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皮肤起“鸡皮疙瘩”属于条件反射
D.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是指:

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脱氧核苷酸序列

C.氨基酸序列

D.核苷酸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文昌校级期中)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B ,E

(2)图中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

(3)由图可知,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若如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4)则图中a段表示 电位,由 外流造成.

(5)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 .如果处在低Na+的环境条件下,神经纤维兴奋时的电位峰值与图示c点相比: (高、低、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图是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该图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间期的细胞模式图.
(2)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A]后期中,图B表示细胞分裂前期.
(3)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8、0、8.
(4)DNA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之比为2:1:2的图示是BC;
(5)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和染色体变为染色质的过程,分别发生在图示的B和D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