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I) 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           
(II)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            
(III)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IV)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           
(2)、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实验测得的u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1).(I)mgR ;(II);(III)mgR-;(IV) ;(2)(I)测平均值,减少偶然误差 ;(II)圆滑轨道不光滑或接缝处不光滑等等

解析试题分析: (1)(I)从A到B,由动能定理得:mgR=EKB-0,则物块到达B时的动能EKB=mgR;
(II)离开C后,物块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s=vCt,竖直方向:h=,物块在C点的动能EKC=,解得:EKC=
(III)由B到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f=-,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mgR-
(IV)B到C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μmg,得μ=
(2)(I)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测平均值,减少偶然误差;
(II)实验测得的u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的误差之外,很有可能就是其它地方有摩擦
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实验装置来探究合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1)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可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用刻度尺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宽度d。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表达式v1=  ;经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表达式v2 =   ,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a=   。(以上表达式均用已知字母表示)。如图乙所示,若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其读数为      mm。

(2) 为了保持滑块所受的合力不变,可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高度h(见图甲)。关于“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的高度h”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A.M增大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增大
B.M增大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
C.M减小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
D.M减小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分)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_____mm,用分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分)甲、乙和丙三位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他们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连接弹簧测力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如图所示,此时细绳都与平板平行,用F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甲同学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3.0N、F2=3.8N;乙同学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30°,F1= F2=4.0N;丙同学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 F2=4.0N。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哪一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做“测定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
(1)在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B.要舍去纸带上的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50 Hz,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01 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2)该同学根据打出的纸带认为不用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有两个,请帮他选出(  )
A、时间间隔     B、平均速度     C、加速度      D、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图甲所示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间隔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停止后关闭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前半部分不小心被一同学污染损坏,纸带的后半部分如图所示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该电动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m/s
(2)能否测得该电动车的额定功率,若能请计算出其大小为          w;若不能测出该车额定功率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利用图示装置可以测定喷枪喷射油漆雾滴的速度。
将直径D = 40cm的纸带环,安放在一个可以匀速转动的转台上,纸带上有一狭缝A,A的正对面有一条标志线。油漆喷枪放在开有狭缝B的纸盒里。转台以角速度稳定转动后,开始喷漆,喷出来的雾滴运动速度认为不变。仅当狭缝A和B正对平行时,雾滴才能进入纸带环。改变喷射速度重复实验,已知,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的痕迹 a、b、c、d。将纸带取下放在刻度尺下,如图所示。


(1)速度最小的雾滴所留的痕迹应为    点,该点离标志线的距离为       cm。
(2)该喷枪喷出的雾滴的最大速度为         m/s,若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该测量值
        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以下是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细绳的结点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3)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家里做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合成。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B.在一个弹簧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
C.将一根大约30 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秤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D.如图乙所示,在白纸上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

(1)在步骤C中,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N
(2)在步骤D中,如图乙所示,F和F1都表示合力,其中一个表示合力的理论值,一个表示合力的实验测量值,该图中表示合力的理论值是      (填F或F1
(3)在实验中,若将细线换成橡皮筋,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填“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