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1分) (1) (6分)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形成“圆锥摆”,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双线摆.测出摆线长度为L,线与水平横杆夹角为θ,摆球半径为r.若测出摆动的周期为T,则此地重力加速度为         ;某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时主尺和游标如图所示,则摆球的半径r         mm.

(2) (15分)为了验证比较光敏电阻在室内正常光照射和室外强光照射时电阻的大小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按图a连接好电路

B.在正常光照下滑动变阻器滑片,读出多组电流和电压值

C.改用强光源照射光敏电阻,滑动滑片,读出多组电流和电压值

D.画出两种情况下光敏电阻的U I图(图b),并根据图线分别求出两种光照下的光敏电阻的阻值

①根据电路的实物图在方框中(图c)画出电路图(光敏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为);

②根据U-I图可知正常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为_______,强光源照射时电阻为_______

③若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约为,毫安表的内阻约为,考虑到电表内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此实验中_______________(填“正常光照射时”或“强光照射时”测得的电阻误差较大;若要较为准确地测量这种光照下的电阻,则应将实物图中的毫安表的连接方式改为__________(填“内接”或“外接”)重新进行实验.

 

【答案】

(1)     8.0

(2)①

②3000,200  ③强光照射时    外接

【解析】(1)第一空: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此题等效摆长为

所以此地重力加速度为

第二空:直径=16mm+0.1mm×0=16mm,所以半径为8.0mm

(2)②正常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为

强光源照射时电阻为

第一空:测得的电阻应该为光敏电阻和毫安表的内阻之和,光敏电阻=测量值-毫安表电阻,所以光敏电阻越大就越接近测量值。所以强光照射时测得的电阻误差较大。

第二空:强光源照射时电阻较小,比伏特表的电阻小的多所以采用毫安表外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分)

Ⅰ(10分)

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i,绳下端面坐标的值Xi=(Xi+Xi)/2的数据如下表: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i/mm)

1

216.5

216.5

2

246.7

232.

3

284.0

246.5

4

335.0

264.2

5

394.5

281.3

6

462.0

301.0

(1)同一橡皮绳的Xi                  Xi(大于或小于);

(2)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

(4)为了更好地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Ⅱ. (10分)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得电流-电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流I/mA

2.7

5.4

12.4

19.5

27.8

36.4

47.1

56.1

69.6

81.7

93.2

电压U/V

0.04

0.08

0.21

0.54

1.30

2.20

3.52

4.77

6.90

9.12

11.46

(1)用上表数据描绘电压随电流的变化曲线;

(2)为了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已作出电阻随电流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指出图线的特征,并解释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物理部分 题型:计算题

(21分)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x处各放有小物块ABAB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B与长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B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v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与板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A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要使物块AB相碰,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物理部分 题型:计算题

(21分)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x处各放有小物块ABAB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B与长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B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v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与板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A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要使物块AB相碰,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江西上高二中、新余钢铁中学高三年级全真模拟(理综)物理部分 题型:计算题

(21分)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有相距40m的两个可看作质点的小物体P和Q,质量分别mP=0.1kg和mQ=0.5kg,其中P不带电,Q带电。整个装置处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为50V/m,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开始时,将小物体P无初速释放,当P运动至Q处时,与静止在该处的小物体Q相碰,碰撞中Q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即不转移)。碰撞后,两物体能够再次相遇。斜面无限长,g取10m/s2。求:

(1)试分析物体Q的带电性质并求出电荷量大小;

(2)分析物体P、Q第一次碰撞后物体Q可能的运动情况,此运动是否为周期性运动?若是,物体Q的运动周期为多大?

(3)物体P、Q第一次碰撞结束后瞬间P、Q的速度大小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综物理部分 题型:实验题

(20分)

Ⅰ(10分)

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j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i,绳下端面坐标的值Xi=(Xi+ Xi)/2的数据如下表: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i/mm)[来源:学_科_网]

1

216.5

216.5

2

246.7

232.0

3

284.0

246.5

4

335.0

264.2

5

394.5

281.3

6

462.0

301.0

(1)同一橡皮绳的Xi                   Xi(大于或小于);

(2)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

(4)为了更好的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Ⅱ. (10分)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得电流—电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流I/mA

2.7

5.4

12.4

19.5

27.8

36.4

47.1

56.1

69.6

81.7

93.2

电压U/V

0.04

0.08

0.21

0.54

1.30

2.20

3.52

4.77

6.90

9.12

11.46

(1)用上表数据描绘电压随电流的变化曲线;

(2)为了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已作出电阻随电流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指出图线的特征,并解释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