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 以相同速度分别与另外三个不同的静止小球相碰,碰后, 小球被反向弹回; 小球与被撞球粘合在一起仍沿原运动方向运动, 小球恰好碰后静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被 球碰撞的球获得动量最大
B.小球对被撞球冲量最大
C.小球损失动能最多
D.小球克服阻力做功最多
窗体顶端
 

AD

  球与被撞球粘合在一起运动,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损失动能最多,而球还有速度,但球碰后静止,所以对一个球来说,是球动能损失最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用图所示装置可以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中所遵循的规律.在摆锤从A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到D位置的过程中正确的有(  )
①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②重力的瞬时功率一直增大
③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④摆线对摆锤的拉力不做功
⑤若忽略阻力,系统的总机械能为一恒量.
A.④⑤B.②④C.②⑤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如图,一固定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若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此过程中,物块的(  )
A.动能损失了mgHB.动能损失了2mgH
C.机械能损失了mgHD.机械能损失了
1
2
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木球从水面上方某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落入水中又继续下降一段距离后速度减小到零.把木球在空中下落过程叫做Ⅰ过程,在水中下落过程叫做Ⅱ过程.不计空气和水的摩擦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Ⅰ阶段重力对木球做的功等于第Ⅱ阶段木球克服浮力做的功
B.第Ⅰ阶段重力对木球做的功大于第Ⅱ阶段木球克服浮力做的功
C.第Ⅰ、第Ⅱ阶段重力对木球做的总功和第Ⅱ阶段合力对木球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
D.第Ⅰ、第Ⅱ阶段重力对木球做的总功等于第Ⅱ阶段木球克服浮力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水流在推动水轮机的过程中做了5×108J的功,这句话应理解为(  )
A.水流在推动水轮机的过程中能量减少了5×108J
B.水流在推动水轮机的过程中具有5×108J的能量
C.水流在推动水轮机前具有5×108J的能量
D.水流在推动水轮机后具有5×108J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质量为m的物体在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运动的加速度是9g/10,物体下落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减少了9mgh/10
B.动能增加了mgh
C.机械能损失了mgh/10
D.克服阻力做功为9mgh/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质量为m的物体,以
g
3
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高度h,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mgh
3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2mgh
3
C.物体的动能增加
mgh
3
D.重力对物体做功
mgh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4分)如图所示,有一水平传送带以6m/s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传送带右端连着一段光滑水平面BC,紧挨着BC的水平地面DE上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木板,木板上表面刚好与BC面等高。现将质量m=1kg的滑块轻轻放到传送带的左端A处,当滑块滑到传送带右端B时刚好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之后滑块又通过光滑水平面BC滑上木板。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5,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μ2=0.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3=0.05,g=10m/s2.
求(1)滑块从传送带A端滑到B端,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路程;
(2)滑块从传送带A端滑到B端,传送带因传送该滑块多消耗的电能。
(3)设木板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跟滑动摩擦力相等,则木板至少多长才能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有长为2L的木板C ,在C 的左端和中间两处各放有小物块A 和B ( A 、B 均可视为质点), A 、B 与长木板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 、B 、c 的质量均为m .开始时,B 、c 静止,A 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设物块B 与木板c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1 )物块A 在C 板上滑动过程中(未与B 相碰),求物块B 和木板C 间的摩擦力大小.
( 2 )要使物块A 能与B 相碰,且物块B 不滑离木板C ,物块A 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设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物续A 、B 交换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