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戈轴传播,在t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3s,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己知图中的两个波峰的平衡位置x1与x2相距Im,该波的周期为T,且2T<△t<4T.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5m/s,最小周期为$\frac{7}{9}$s.

分析 本题波的传播方向未知,分波向左传播和向右传播两种情况讨论;先求出波传播的距离,再求解波速和对应的周期.

解答 解:由图象可以看出,波长为 λ=7m;
因2T<△t<4T,故波传播的距离△x的范围为:2λ<△x<4λ;
①若波向右传播,△x=2λ+1=15m或3λ+1=22m;
  波速为:v=$\frac{△x}{△t}$=$\frac{15}{3}$m/s=5m/s 或$\frac{22}{3}$m/s;
周期为:T=$\frac{λ}{v}$=$\frac{7}{5}$s 或$\frac{7}{\frac{22}{3}}$s=$\frac{21}{22}$s;
②若波向左传播,△x=2λ+6=20m或3λ+6=27m;
 波速为:v=$\frac{△x}{△t}$=$\frac{20}{3}$m/s 或$\frac{27}{3}$m/s=9m/s;
周期为:T=$\frac{λ}{v}$=$\frac{7}{\frac{20}{3}}$$\frac{21}{20}$s 或$\frac{7}{9}$s;
由上知,最小波速为5m/s.由上可知最小周期为$\frac{7}{9}$s.
故答案为:5,$\frac{7}{9}$.

点评 本题关键要考虑波的双向性和周期性,分情况讨论,求解出各种可能的波速和周期,然后取最小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连一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B.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再减小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再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在下列不同情形中将光滑小球以相同速率v射出,忽略空气阻力,结果只有一种情形小球不能到达天花板,则该情形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平行金属导轨宽度L,电阻不计,底端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处在与导轨平面垂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质量m,长也为L的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的电阻为r,它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让导体棒从导轨底部以平行斜面的速度v0向上滑行,上滑的最大距离为s,滑回底端的速度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运动导体棒视为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为($\frac{BL{v}_{0}}{R+r}$)2R
B.导体棒从开始到滑到最大高度的过程所用时间为$\frac{2s}{{v}_{0}}$
C.导体棒从开始到回到底端产生的焦耳热为$\frac{1}{2}$mv02-$\frac{1}{2}$mv2-2μmgscosθ
D.导体棒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A、B两点在同一条竖直线上,A点离地而的高度为2.5h,B点离地面高度为2h.将两个小球分别从A、B两点水平抛出,它们在P点相遇,P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两个小球一定同时抛出
B.两个小球抛出的时间间隔为($\sqrt{3}$-$\sqrt{2}$)$\sqrt{\frac{h}{g}}$
C.小球A、B抛出的初速度之比$\frac{{v}_{A}}{{v}_{B}}$=$\sqrt{\frac{3}{2}}$
D.小球A、B抛出的初速度之比$\frac{{v}_{A}}{{v}_{B}}$=$\sqrt{\frac{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我国的“天链一号”星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为载人航天器及中低轨道卫星提供数据通讯.如图为“天链一号“星a、赤道平面内的低轨道卫星b、地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O为地心,地球相对卫星a、b的张角分别为θ1和θ2(θ2图中未标出),卫星a的轨道半径是b的4倍.已知卫星a、b绕地球同向运行,卫星a的周期为T,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地球的遮挡,卫星b会进入与卫星a通讯的盲区.卫星间的通讯信号视为沿直线传播,信号传输时间可忽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张角θ1和θ2满足sinθ2=4sinθ1
B.卫星b星的周期为$\frac{T}{8}$
C.卫星b每次在盲区运行的时间为$\frac{{θ}_{1}+{θ}_{2}}{14π}$T
D.卫星b每次在盲区运行的时间为$\frac{{θ}_{1}+{θ}_{2}}{16π}$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两点电荷q1、q2固定在x轴上,在+x轴上每一点的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x0处的电势为零,x=x1处的电势最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x0处的电场强度为零B.x=x1处的电场强度为零
C.q1带正电、q2带负电D.q1的电荷量比q2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某一空间存在与x轴平行的电场,有一质量m=2kg的带电小球,只受电场力作用,以初速度v0=2m/s在x0=7m处开始运动.电势能EP随位置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小球的运动范围和最大速度分别为(  )
A.运动范围x≥0B.运动范围x≥1m
C.最大速度vm=2$\sqrt{2}$m/sD.最大速度vm=3$\sqrt{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出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13年1月 19日揭晓,“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和“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分别排在第一、第二.若地球半径为R,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蛟龙”下潜深度为d,天宫一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官一号”所在处的加速度之比为(  )
A.$\frac{R-d}{R+h}$B.$\frac{(R-d)^{2}}{(R+h)^{2}}$C.$\frac{(R-d)(R+h)}{{R}^{2}}$D.$\frac{(R-d)(R+h)^{2}}{{R}^{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