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C.
A.适当垫高长木板的一端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B.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C.实验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8cm;s3=5.38cm;s4=6.29cm;s5=7.20cm;s6=8.10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vD=0.58m/s;小车的加速度a=0.90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1)分析实验目标和实验原理,明确实验中需要注意事项即可求解;
(2)根据逐差法可求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得D点的速度.

解答 解:(1)A、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对实验没有影响;故A错误;
B、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B错误;
C、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C正确;
故选:C;
(2)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
D点的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D=$\frac{{x}_{CE}}{2T}$=$\frac{5.38+6.29}{2×0.1}×1{0}^{-2}$=0.58m/s;
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为:a=$\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frac{(6.29+7.20+8.10)-(3.59+4.48+5.38)}{9×0.{1}^{2}}$×10-2=0.90m/s2
故答案为:(1)C;(2)0.58;0.90.

点评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实验原理,知道本实验中只需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所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也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是电阻箱,其最大阻值为99Ω;R2和R3是定值电阻,其阻值分别为15Ω和5Ω;电源的电动势E=12V,内阻r=1Ω;电容C=500μF,其耐压值为20V,开始时,先将电阻箱的组织调到最大值接入电路中,请计算:
(1)在K1断开、K2闭合的状态下,电容器C的电量是多大;
(2)在K2已经闭合的情况下,再将K1闭合,电路稳定后电容器C的电量将改变多少;
(3)在K2已经闭合的情况下,为了使得K1再合上时,电容器C的电量恰好不发生改变,那么应该把R1的阻值预先调为多大才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如图所示,R1=40Ω,R2=60Ω,变阻器现用电阻为50Ω,若把滑头P移向右端,则R1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frac{9}{16}$,电源的内阻为1Ω,求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有一个1000匝的线圈,在0.35s内通过它的磁通量从0.02Wb增加到0.09Wb,求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如果线圈的电阻是10欧,把一个电阻为990欧的电热器连接在它的两端,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的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B.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拉力F的大小为$\frac{μmg}{sinθ}$
D.拉力F的大小为$\frac{μmg}{cosθ+μsi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R1=R2=25Ω,电阻D为理想二极管,原线圈接μ=220$\sqrt{2}$100πt(V)的交流电,则(  )
A.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B.通过R2的电流为1 A
C.通过R2的电流为$\sqrt{2}$A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0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和B,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粗糙面上,A、B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对A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A、B相对静止地沿斜面向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沿斜面向上拉力拉B,A、B保持相对静止后弹簧长度为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下A、B保持相对静止后弹簧的长度相等
B.两种情况下A、B保持相对静止后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
C.弹簧的原长为$\frac{{L}_{1}+{L}_{2}}{2}$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rac{F}{{L}_{2}+{L}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013年6月“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如图甲所示,假设发射飞船的火箭某段时间内由地面竖直向上运动,该段时间内其竖直方向上的v-t图象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  )
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落
C.t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飞机的跑道长度设计必须考虑这样一个突发因素:飞机在跑道从静止开始以a1=4m/s2的恒定加速度加速上滑行,当速率达到80m/s时就可升空.但此时因故不能起飞,应立即刹车,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度a2的大小为5m/s2.求:
(1)飞机在跑道从静止开始到速率达到80m/s时所用的时间;
(2)跑道长度应至少设计为多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